近日,筆者到銅陵有色建安鋼構公司採訪時得知,該公司如今外部市場的份額達到60%以上。建築業市場不景氣,鋼構招標項目少之又少,該公司作爲一個市場化的企業,只能拼命承攬任務。難得的是,身處艱難的環境中,銅陵有色建安鋼構公司不等不靠,自立自強,充分利用銅陵有色集團公司的優勢平臺,卻不過分依賴於集團公司,對每一個項目,無論大小,都全力以赴,用不屈的意志、披荊斬棘的勇氣以及足夠硬氣的實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
由此,筆者想起一則故事。一窮和尚對一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朝拜。”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問道:“來回幾千裏,你怎麼去?我幾年前就決心僱船去南海,結果到現在依然未能成行。”窮和尚答曰:“吾一瓶一鉢足矣。”一年之後,貧者自南海還,而富和尚依然在“等船來”。
在銅陵有色集團公司,不乏“等船來”的事例。當集團公司內部工程不能再滿足其發展需求時,當其經營的主產品價格下跌時,那些過於依賴集團公司內部市場的單位,那些被市場左右的單位,那些無法止住“出血點”的單位,其領導人唯有雙手一攤:市場如此,我亦無可奈何。
我們面臨的衆多困難,既是外部環境帶來的,也是我們內部管理精細化不夠、市場競爭力不強的反映。在久治不愈的“出血點”面前,我們期待相關政策進一步完善、外部市場進一步好轉,但這並不意味着在此之前就只能消極坐等,無所作爲;相反,要不等不靠、主動作爲,與困難直面相迎,在困境中闖出一條新路來。畏縮不前、碌碌無爲,只會誇大困難的猙獰嘴臉;銳意進取、奮力前行,才能化不利爲有利,最終改變被動局面。
實際上,一路走來,銅陵有色集團公司就是在應對各種困難和問題中發展壯大的。如今,銅陵有色集團公司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更需要各單位秉持“直面困難,自立自強”的精神。
“打鐵更須自身硬”。直面困難,主動作爲,應眼睛向內,苦練“內功”。於企業而言,堅持改革、精細管理、自主創新,都是走出困境的關鍵。於領導幹部而言,應堅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對生產經營中出現的一些難點問題,積極想對策、出實招。雖未必如人所願,但至少無愧於心,無愧於職工的期待。於廣大員工而言,應將“產能”“銷量”“利潤”等有關生產經營的硬性指標放在心上,牢固樹立主人翁意識,在各自的崗位上盡職盡責。
直面困難,主動作爲,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從領導幹部到普通職工,從機關部門到車間廠區,都應保持奮發有爲、知難而進的精神狀態,保持激情。集衆智,匯羣力,掣肘企業發展的難題必然一一破解,各項目標任務方能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
俄國寓言大師克雷洛夫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樑”。轉型發展任重道遠,對於身處困境的單位而言,與其做個“等船人”,等待集團公司扶持,等待市場形勢轉好,不如直面困難,主動出擊,做一個“架橋者”,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企業的發展。鍥而不舍堅持、義無反顧向前,我們腳下的每一步,都是通往“一強五優”國際化企業集團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