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結構轉型,銅的轉型肯定是在全球經濟結構轉型大框架下實現的,在某一個階段經濟結構轉型是由某一個商品,比如銅新的應用領域或者各方面東西驅動的,它的最終動力還是全球經濟從農業經濟到工業化到信息化社會大的發展框架。
全球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可能某一個時期某一個大宗商品的廣泛應用,會驅動全球經濟增長。主要是三種驅動方式,第一,某一個大的經濟體的崛起。上世紀80年代中國搞改革開放,從90年代初到08年金融危機以後成爲了全球高速增長極。目前看印度希望也很大,和中國相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印度勞動力結構比中國更大。第二,新技術革命。技術革命是永無止境的,新技術革命像英國發明蒸汽機,包括後面發明了電,電報、電話,這是一種革命性的技術。但是這個技術必須要集中在幾個領域,吃、穿、住、行,只有發生在這幾個領域裏面,讓全球人都受益,如果只是讓部分人受益,這樣的技術是具有限制性的,不能向全球推廣。第三,政策刺激。這個刺激因素也是因爲全球主權債務達到了一定程度以後,發生金融危機以後必須通過經濟領域的財政或者獲益政策來刺激,新技術沒有出現之前出現了經濟危機,前一輪增長的方式已經走到了盡頭,新的經濟增長方式沒有出來。一般兩個周期之間,第一個周期結束以後會有兩年左右的整固期。全球搞量化寬鬆,原來的矛盾沒有解決掉,完全靠貨幣超發使商品價格上來,名義GDP增長,即使是把通貨膨脹率扣除,因爲某些統計方面的原因,GDP實際上還是增長的。有些國家債務佔GDP2倍、3倍以上,這種很難持續。
第二,單一經濟體社會發展基本進程。三個階段,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農業社會基本上離中國已經很遠了,在南美一些部落還是有。全球經濟發展進程來說,還是一個工業化的社會,當然有些領域有些國家已經步入了信息化社會,尤其這幾年人工智能各方面發展得非常快,像美國的能力強一些,部分地區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社會。
工業化進程,以中國爲例,一般分爲三個階段,中國經濟從80年代搞改革開放以後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解決溫飽問題,解決吃住問題。第二,人口紅利還沒有消失,土地還是比較低廉的。這個時候這些國家會積累大量的外匯,中國外匯就是90年代以後慢慢積累起來的。按照中國的國家戰略,我們三駕馬車現在就是要靠消費拉動,但是很遺憾的是我們看到經濟宏觀數據,消費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排在第二位,第一位還是投資拉動。我們期待中國進入信息化社會。
銅現在總的消費量佔到全球的一半以上了,10年當時我們銅消費量600萬噸,我當時結論中國的銅消費飽和達到800萬噸。有200萬噸的進口,銅的對外依存度比較大,我這個預言最後變成了謊言。我們中國的銅最後消費往什麼地方走,至少有參照物可以比。第一,全球消費結構。第二,中國消費結構。第三,歐洲消費結構。第四,美國消費結構。比較現實的中國先看我們的結構,國電的電網價格,和銅的價格比,可能發現這幾年已經開始下降了。
中國的第一大消費領域是電力電纜,尤其是火電,包括變壓器這塊,這個已經基本上達到飽和了,再引領銅高速增長的可能性不大了。我們現在第一個要追趕的是歐洲,歐洲的電力和能源結構和中國不一樣。歐洲的化石能源很少,煤礦很少,它的發展能源就是一些清潔能源,太陽能、豐盛、核能,法國的核能佔比在全球排名第一,但是有爭議。歐洲的電力和能源和中國的化石能源是不一樣的,我們可能大部分是運輸設備用在上面,它是發電設備用的,方向不一樣。前幾天有一個報道說到了哪一年可能新能源汽車銅的用量到230萬噸,佔目前全球銅總的消費量10%。最後的終極目標,追趕美國,美國用在房屋建築上。室內水是直飲水,銅有一個很好的化學特性,可以殺菌。黃銅也可以,銅佔60%,鋅佔40%,這樣也可以。電子現在研究三元的,二元的電子都落後淘汰了。這是銅未來應用的應用前景,第一個就是新能源,目前來看是正在消費轉型的階段。第二,建築上的應用。
再說一下銅消費量和中國GDP的關系問題。GDP增長是必然的,銅的消費量未必會增加。我研究中國銅和GDP的關系,美國和日本在中國騰飛之前是兩個超過100萬噸的發達國家。GDP在8%的時候是一個瓶頸,中國的GDP超過8%增速,銅消費速度會超過同期GDP增速,但是8%以下基本上銅的消費慢慢從高點往下滑了,但是還在增長,沒有到飽和。第二,美國最高點在2000年的303萬噸,之後回落。中國新興行業銅的消費會保持增長,傳統行業達到飽和以後會慢慢下降,最後導致國內銅的消費量下降一個臺階以後慢慢穩定。
銅產業布局來說,礦山這塊因爲中國源頭確實沒有很大的礦山。目前阻力增長比較快的是厄瓜多爾,智利現在也面臨產量下降的問題。中國的冶煉產能利用率是不夠的,超100萬的產能利用率達到100%一些中小型的50%,平均下來75%左右。中國的冶煉這塊產能基本上飽和了,繼續升級換代或者提高產能利用率可能是一個方向。
銅在電動汽車行業的增長主要是兩塊,一個是電動汽車耗銅量80多公斤,是傳統汽車的3倍以上。第二,電動汽車因爲要充電,在一些小區公共場所停車的地方配套設施用的銅量比較大。但是未來汽車行業的燃料應用未必就是電動汽車一種,現在搞氫能源汽車成本比較高,現在中國用甲醛汽油、氫燃料和電動汽車三足鼎立的局面。電動汽車就是化石燃料變成電以後再充到汽車裏。誰更經濟呢?甲醛汽油可能更經濟,還有一個問題是低燃燒值、高溫的不能用於發電,只能用來作爲化工,還有國家政策扶持和引導的問題,最後汽車能源驅動可能是幾足鼎立,不會一個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