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MiningWeekly報道,國際銅研究小組(ICSG)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前10個月,世界礦山銅產量同比下降2.6%,其中精礦銅產量下降2.2%,溶劑萃取-電解銅產量下降4.3%。
從地區上看,非洲礦山銅產量下降1%,美洲下降3%、亞洲下降4%,大洋洲下降3%,但是歐洲(包括俄羅斯)增長2%。
世界最大銅生產國智利銅產量下降2%,主要是受到埃斯康迪達(Escondida)礦山罷工以及國家銅業公司(Codelco)產量下降影響。
銅精礦
阿根廷、加拿大和蒙古的精礦銅產量分別下降55%、17%和17%,主要是因爲開採品位下降,而阿根廷的阿倫布雷拉(Alumbrera)銅礦已近關閉。 另外,印度尼西亞精礦銅產量下降15%,主要是因爲從2017年1月開始到4月份結束的精礦出口臨時禁令。美國產量也下降了12%,主要原因是開採品位下降,開採速度減緩,以及年初的天氣條件不佳。
但是,哈薩克斯坦和祕魯的精礦銅產量分別增長了32%和3.5%。兩國銅精礦產量增長都得益於新建和改擴建礦山投產,盡管都還沒有完全達產。巴西、墨西哥、緬甸、西班牙和瑞典的精礦產量也出現增長。
精煉銅
2017年前10個月,世界精煉銅產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原生(電解和電積萃取)下降2%,但再生銅產量增長9%。
廢雜銅可供量增多使得再生銅產量上升,特別是在中國。世界精煉銅增量最多的是中國,其精煉銅產量增幅爲5%。其次是印度,增幅7%。歐盟一些國家在經歷2016年的維修期滿後生產開始恢復。
但是,由於世界第二大精煉銅生產國智利產量下降了8%,加上世界第三大、第四大精煉銅生產國日本和美國產量分別下降4%和10%,使得世界精煉銅產量未出現明顯增長。
從地區看,亞洲精煉銅產量增長3%,歐洲增長3.5%,非洲下降2%,美洲下降8%,大洋洲下降10%。
從消費量來看,2017年前10個月世界精煉銅視消費量估計增長了0.2%,部分原因是廢雜銅供應增長抑制了全球精煉銅的消費,初步數據顯示,消費量佔世界一半的中國精煉銅視消費量與上年相比基本未變,但是其他國家消費量增長了0.4%。
盡管中國精煉銅產量增長了5%,但淨進口量下降了11%,不包括未報道的庫存數據,中國精煉銅視消費量基本未變。
前10個月,世界精煉銅經平衡後供需缺口爲17.5萬噸,這已經是對之前提交數據進行了修改。若考慮中國庫存數量,短缺量爲15萬噸。
根據獨立諮詢機構提供的數據,2017年前10個月,中國庫存量增加了2萬噸,上年同期增量爲4萬噸。
銅庫存量
截至2017年底,倫敦金屬交易所、紐約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銅庫存量合計爲54.25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3456噸,增幅0.6%。
12月份,倫敦金屬交易所銅現貨均價爲6801.16美元/噸,略低於11月份的6825.57美元/噸。
2017年銅最高價爲6216美元/噸(12月28日),最低價爲5466美元/噸(5月8日),全年平均價爲6165.97美元/噸,高於2016年平均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