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生態環境部透露,自2019年7月1日起,廢鋼鐵、銅廢碎料、鋁廢碎料等新一批8個品種固體廢物將從非限制進口類調入限制進口類。目前審批發放下半年第一批廢金屬進口相關許可證的各項準備工作均已就緒,審批工作正在平穩有序推進。
據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2019年第一季度,全國進口固體廢物343萬噸,同比減少37.6%,其中,限制進口類固體廢物進口量爲271.5萬噸,同比減少38.5%。2019年4月下旬,已通過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和有關行業協會通知有關企業,可向所在地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提交進口廢金屬申請。對於符合許可條件的申請,生態環境部將加快審批節奏,力爭6月底前審批發放下半年第一批廢金屬進口相關許可證。
近年來,國內進口 “洋垃圾”問題屢禁不止,增加了區域環境污染負荷,給個別地區造成嚴重環境污染。
爲此,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 《關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這一禁令引發各方關注。2018年底,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改委、海關總署四部委發布第68號公告,進一步調整 《進口固廢管理目錄》,將廢鋼鐵、銅廢碎料、鋁廢碎料等8個品種固廢從 《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調入 《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自2019年7月1日起執行。
劉友賓表示,2019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會同海關總署等有關部門繼續積極推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力爭法律早日修訂出臺,爲全面禁止 “洋垃圾”入境推進固廢進口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與此同時,還推動國際公約對塑料廢物管控,加強對固廢加工利用企業環境監管等。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廢五金 “洋垃圾”進口後造成環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在於原料管控不力,各地亟需引導企業將最初級的廢物分揀與處理工序設在國外。同時要充分發揮海關與質檢對進口廢物的裝箱前檢驗與入境前檢驗作用,確保進口原料環保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