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縣滴水銅礦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滴水銅礦”)位於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察爾齊鎮滴水崖,此地自西漢就有開採、冶煉銅的記載,清代時期的開採、冶煉爲新疆之*,是清代少數幾個鑄銅錢的銅礦之一,當時被稱作“雅哈裏克廠”,即“上銅廠”,也叫“察爾齊克廠”,俗稱“滴水崖”。
沿着314省道一路走來,早已被沿途滿目荒涼、枯燥乏味的戈壁灘折騰得昏昏欲睡的筆者,來到滴水銅礦時,就像發現了新大陸般,眼前一亮:在一望無邊、怪石叢生的荒涼戈壁中,一座綠意悠悠、花草成排的現代化礦山巍然屹立。
今年以來,面對國際市場價格動蕩的不利因素,滴水銅礦廣大幹部職工不等不靠,企業經營層帶領廣大幹部職工積極想辦法、出主意,採取了多種措施,*大限度地增加企業效益,提高職工士氣,在茫茫戈壁灘上建立起一座富有朝氣和活力的新型礦山。
“要把人力資源的潛力發揮到極 致。”剛剛走進滴水銅礦的筆者,聽到企業負責人閆福彬擲地有聲的話語。今年上半年,滴水銅礦在如何發揮“人的潛力”上做了許多文章。一是制定《管理人員晉級制度》《幹部競聘制度》。一季度,通過公開競聘,4名普通管理人員被聘爲中層管理人員,4名人員入選後備管理人員梯隊,5名中層管理人員因業績下滑從原崗位落聘。“開工第 一斧”讓全體人員從思想上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危機意識——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二是實行“一崗多責、一人多職”制度。上半年,滴水銅礦通過調整機構、合並崗位,共壓縮各類人員60餘名,僅此一項便可減少工資福利支出600萬元。尤其是選礦廠,由60多人壓縮到29人,車間主任、副主任及管理人員全部到一線崗位頂班;停車期間,所有人員不僅充實到保衛一線,還自發組成修繕工程隊,對標承包了自己能幹但外包出去的土建和修繕工程。
全體幹部職工都明白,目前企業的日子不好過,正因如此,一定要樹立“過苦日子、過緊日子”的思想,上下一心,堅信苦盡甘來。其實,2017年恢復生產後,滴水銅礦面臨的*大問題就是提升職工的士氣。閆福彬說:“我上任後,針對企業現狀提出了創建‘三型企業’,即健康型、學習型、團結型企業文化,以盡快恢復企業活力。”他深知,公司總部把他安放在這裏,不僅是對自己的信任,更是對他在逆境中如何帶出一支精幹團隊的考驗。
光有信心是不夠的,如何在困境中穩定職工的思想,讓職工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才是真正要解決的大問題。滴水銅礦恢復生產後,很多職工都是從其他企業分流而來的,水平參差不齊。於是,公司通過灌鴨式授課的方式強制要求學習,並以考核作爲督促。爲調動職工們的學習積極性,公司鼓勵職工考取相關職業證書,拿到證書可報銷學費。生產科科長劉萬裏介紹說,因爲地處偏遠,礦裏的技術人才流失率高,技術人員尤其是地、測、採技術人員嚴重不足。作爲礦裏資歷*老的技術人員,劉萬裏手把手地教導新來的職工,並輔以網上學習,使新職工能盡快投入到工作中去。
滴水銅礦堅持開展安全責任落實月、安全文化月、全員安全籤名、攝影比賽、演講比賽、植樹活動等,讓職工天天有目標、天天有任務、天天有內容。爲了凝聚團結向上的士氣,閆福彬介紹到:“無論是經營層還是一線職工,只有工作分工不同,其他時間,我們都是好夥計。”爲了更好地與職工們溝通交流,每月1日,經營層成員與當月過生日的職工一起在餐廳用餐、爲職工送生日蛋糕、唱生日祝福歌,讓一線職工切實感受到來自公司的溫暖。得知某職工身患重病時,公司工會立即發動全體職工爲患病職工捐款,上至經營層、下至一線職工,所有人自發地獻出自己的愛心,一天之內便籌款3萬餘元,體現出“滴水一家親”的公司文化。
俗話說:“吃飽飯,不想家。”公司食堂不以營利爲目的,並且針對不同地域職工的飲食需求和習慣,經過調研、徵求意見、召開會議等方式,徵集職工對飲食的需求和意見,科學調劑食堂飯菜質量,讓職工們吃好又吃飽。
爲了在茫茫戈壁上建起綠色礦山,滴水銅礦結合總部招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五優”競賽活動,在辦公區、生活區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今年以來,公司先後種植8個種類、5000餘棵植物,新增綠化面積4800平方米。在這片被戈壁與荒山包圍,方圓幾十公裏不見人煙的荒灘上,只有此處充滿生機、綠意盎然。寂靜的早晨,樹林裏嘰嘰喳喳的鳥叫聲仿佛在提醒着人們起牀跑步鍛煉;繁忙的白天,滴水人在這裏辛勤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微風習習的傍晚,人們沿着尾礦壩壩頂上的小路散步,勞累了一天的身心得以放鬆;在休息的時候,人們爬山遠足,駐足瞭望遠處的綿延羣山和雪山羣峯。同時,職工們從戈壁灘撿來形狀各異的奇石進行雕刻,放在礦區和辦公區的綠化帶上;用廢舊的汽車輪胎加工制作成精美的指示牌;用撤換下來的廢舊鋼鐵加工制作成戶外宣傳架,爲荒涼的戈壁灘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元素。
在此基礎上,滴水銅礦抓好“四個堅持”。一是堅持每周一升國旗。全體幹部職工集聚辦公樓門前,奏國歌、升國旗、齊唱《招金之歌》。二是堅持每周集中培訓學習。各部門根據計劃,組 織晚飯後的集中培訓,提升廣大職工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技術素質。三是堅持每周義務勞動。每周日傍晚,組 織全體人員進行義務勞動,包括植樹、挑選毛石、拉放電纜等重點工作任務或其他臨時任務,增強職工團隊意識和協作意識。四是堅持每天跑操晨練。每天早晨8點半,全體幹部職工在辦公樓前集合,進行半小時跑操和其他形式的晨練,增強全礦幹部職工的身體素質和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閆福彬表示,開始推行晨練時,大家有些不理解,一段時間過後,不少人發現體質明顯好了很多,白天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不少。如今,這一作息制度已經被固定下來。
綠化區雕刻的石頭就有一段和晨練有關的小故事:所有雕刻的奇石都出自選礦廠主任郭學斌之手,他說:“原來的自己體型偏胖、大肚便便,蹲下都費事,更別說幹點兒什麼了。通過每天的晨練,慢慢‘精瘦’下來了,蹲下不費事了,才有機會施展雕刻才藝。”說到這裏,郭學斌不好意思地笑出聲來。
“過日子就得像海綿裏的水,要使勁擰、反復擰,把*後一滴水也擰出來。”公司副總經理王立君這樣講道。爲*大限度地降低投入,公司一是壓縮基建工程費用,今年以來,根據生產經營現狀,果斷對部分基建工程進行壓縮,累計節省資金10餘萬元。二是壓縮採掘工程規模,先後對二期工程進行系統優化,將西礦區3個採區合並爲2個採區進行規劃設計,由原來的9條斜井壓縮爲6條斜井。三是減少或停止低品位礦井採掘生產。四是壓縮大宗物資採購,在目前市場形勢不穩定的情況下,暫停大宗物資的購進。五是繼續做好銅精礦銷售及套期保值工作,實現銅精礦銷售效益*大化。六是通過利用當地直購電優惠政策,實現直購電效益150萬元。七是將常用物資採購模式由原來的供應商供貨,改爲廠家直供,僅硫化鈉一項節約650元/噸,硫酸銨節約300元/噸,年可節資50萬元。八是深入開展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議和節支降耗活動,1~4月,收到合理化建議110條,落實30餘項,增收節支達到60餘萬元;1~5月,倉庫費用比上年同期1285萬元減少897萬元;成立修舊利廢工作小組,1~5月完成修舊利廢36.59萬元,倉庫庫存較去年同期下降22.97萬元,從礦區各個井口回收廢舊物資99.46噸。談到這裏,王立君說:“哪怕是一顆道釘、一根電纜、一根輕軌,我們都會去廢舊的井巷中拆回來繼續用在別處,凡是舊的、能用的堅決不買新的。”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面對市場的不利因素和諸多困難,公司副總經理張立徵介紹到,企業多措並舉、想方設法提高回收率。一是堅持“求質不求量”原則,果斷暫停低品位礦井的採掘作業,重點加強有利礦區的開拓施工。二是針對當前採礦實際情況,對淺部地質品位合理區間的資源量進行分段梳理和摸底,充分利用現有技術條件,切實做到貧富兼採,*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三是健全完善採場質量管理,從理論上制定完善了《貧化、損失率管理制度》《手選廢石管理規定》等制度規定。四是加強廢石管控,要求技術人員跟班指導監督,每個採場都要對當班採出的礦石中夾雜的廢石進行嚴格挑選,鼓勵施工隊人員進行監督檢查,切實搞好源頭管控。不僅如此,在各礦井地表礦石堆場,設專人負責挑選廢石,以挑選出的廢石量作爲評比和考核的依據,杜絕廢石流入選廠破碎。
此外,滴水銅礦想方設法對各項生產工藝進行改進和提升,從工藝改革中擠壓點滴效益。一是加快採礦方法研究。根據區域內礦體條件,公司積極與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進行聯合科研攻關,全力創新出礦效率高、採礦成本低、勞動強度小、安全系數高的採礦方法。二是與總部技術中心及相關高等院校進行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攻關。對影響回收率的相關環節和因素進行認真分析和篩選,指定專人、設立專門機構、限定時間進行技術攻關。張立徵表示,今年的主要攻關項目是從回收率這個環節一環套一環地回溯,找到影響回收率的根源問題。爲發揮大家的攻關積極性,礦裏每月爲作出技術貢獻的職工兌現獎勵。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生產率,職工人數大幅壓縮,3班倒改爲2班倒,以前2個人幹的崗位如今1個人即可。
盡管滴水銅礦目前面臨的困難有很多,但閆福彬對滴水銅礦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閆福彬表示,現在廣大幹部職工都把滴水銅礦當作幹事創業的平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上下同心、團結向上的氛圍非常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