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營收突破1641億元之後,海亮集團董事長馮海良選擇了新的發展方向: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跨越發展有色材料智造、穩健發展健康產業。“這一戰略的調整背後,我們考慮較多的問題是‘資源’——我們有什麼樣的資源、能夠做什麼樣的事?還能調動哪些資源做事?我們有多大能力能做那些事?”,2月1日,海亮集團董事長、總裁曹建國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們將這些問題考慮得很清楚,嚴格風控,集團未來的發展將由重資產經營專向輕資產經營模式,逐步退出一些資產負債率較高的產業。
打造三大業務板塊
海亮集團創立於1989年,旗下擁有海亮股份、海博小貸、海亮國際、海亮教育四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其產業涉及銅加工、基礎教育、生態農業、產業金融、房地產業、環保產業、健康產業等領域。
在新的戰略中,海亮集團提出到2025年,該集團營業收入力爭超2500億元,進入世界500強企業中遊位置。爲此,該集團原來的六大業務板塊將縮減、整合爲教育事業、有色材料制造和健康產業三大業務板塊。
教育事業被列爲該集團優先發展板塊。海亮集團稱,將打造學前教育與中小學教育、單體辦學與園區辦學、線下教育與線上教育相協同的高品位發展業態,形成金字塔形的學生結構。將高起點成立海亮教育研究院和海亮兒童發展研究院,打造中國民辦教育的第 一智庫,構建以課程研發爲主導的教育教學標準體系,以及相應的質量保證體系、教師提升體系和督導評價體系。至2025年,從幼教至高中15年基礎教育,包含託管學校在內,在校學生力爭達到80-100萬人。
“教育事業的發展將走輕資產運營模式”,曹建國稱,海亮集團可以採取收購、託管等方式輕資產運營,“我們不一定要投資建學校,我們可以輸出人才、管理和標準,與外界展開合作。”
對於傳統的銅加工及貿易主業,海亮集團欲橫向延展至鋁等有色材料制造。該集團計劃依託產業鏈平臺,通過資本輸出積極向下遊延伸,打造有色材料產業生態體系。同時,以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回報率的新材料爲主要方向,着力打造第二主業。該集團提出,至2025年,銅精深加工產量超200萬噸,成爲全球較大的銅管、銅棒、銅排加工企業和全球有色材料制造領軍企業之一。
“目前醫療健康板塊在集團營收佔比中較小,但未來會越來越大”,海亮集團副總裁詹天浩稱,海亮集團將以生態農業、養生養老、醫療服務三大業務深度融合、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爲路徑,至2025年,走出一條定位高端、服務領先、國際水準、特色明顯的健康產業創新發展之路。打開資本運作想象空間“我們將逐步退出資產負債率較高的產業,由此獲得的現金流將用於新業務板塊的發展”,曹建國說,該集團房地產業務去年已經大幅縮減,金融類業務“對外保持開放合作態度”,集團整體的資產負債率會下降。
爲支撐新戰略的落地,海亮集團2月1日啓動了“星青年”人才戰略計劃:2018-2019年計劃招募人才超過5000人,包括5名青年管理天才、100名年輕中高層管理人才、100名優 秀年輕校長/副校長、150名健康產業專業人才、300名優 秀青年幼兒園園長、1000名教育研究人才、1500名留學歸來青年人才和2000名國內優 秀青年教師。
“上述人才將安排到海亮集團總部和中小學教育、學前教育、有色材料制造以及生態農業、養老、醫療產業等管理層及一線崗位入職。”曹建國稱。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海亮集團擁有四家上市公司,其中,海亮股份、海亮教育的主業分別對應現有的有色材料制造板塊和教育事業板塊。據悉,金融類業務未來將不再是海亮集團發展的重點,甚至存在退出的可能。四大上市平臺中,唯獨海亮國際處於“休眠狀態”,海亮集團未來將如何盤活海亮國際?
對此,曹建國笑言:“我們已經拿了三年,未來不會讓它繼續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