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卓越的領導能力和前瞻的戰略眼光,毛炯明秉承“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的奮鬥精神,帶領金龍集團躋身全國民營企業500強和中國制造業500強,旗下金龍電纜成爲湖南省線纜行業唯一榮獲“國家免檢產品”企業,努力書寫着屬於他“老頑銅”的金龍傳奇。
01開創全省首家國企實行改制的企業
“1997年8月18日我們搞了一個開業儀式,十五大是1997年10月召開的。我當時記得很清楚,在那個之前我們就捕捉到十五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就是要‘抓大放小’的信息。”黨的十五大召開前夕,毛炯明憑直覺認爲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不僅會穩下來,而且還會有更多的政策“利好”。
恰在此時,毛炯明得知國營長沙馬欄山電視電纜廠瀕臨破產,他立即到企業去調研,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提出了購買國營長沙馬欄山電視電纜廠的方案,得到長沙市政府支持,成爲全省首家一次性買斷國有企業實行改制的企業。
那時的國企湘潭電纜廠是全國第四大電纜廠,已經不景氣。毛炯明就把他們的管理人員、技術人才及高級工程師都請到金龍電纜廠。從1997年3月17日拍板收購到安裝、試產、投產,當年的產值就已超千萬元,利潤達到268萬元。“相當於8個月12天的時間,這筆投資已經就開始盈利。”
毛炯明開啓了湖南省首個私營企業兼並國企的“創舉”,如今,他已經把昔日的金龍電纜和金龍銅業已發展成一家集電線電纜制造、有色金屬新材料研發、銅鋁產品精深加工、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爲一體的創新型現代制造企業。
02創新“點價模式”,提升產業運轉效率
讓毛炯明津津樂道的,還有他在2011年建立的“點價模式”。湖南金龍生產中使用的原材料是回收拆解的廢銅。過去,再生金屬回收的公司發現市場價格低於他們的收購價格時,往往不願虧本,捂貨惜售。而“等米下鍋”的企業,生產就會受限或中斷,市場出現短缺,電線電纜的價格又會上漲。這樣一來,對生廠商和客戶都帶來影響。
而金龍探索出的“點價”模式恰恰解決了買賣雙方的困惑,無論市場實際交易價格如何變化,處於生產低端的再生金屬回收貿易商隨時都可以將囤積的廢銅、廢鋁等再生資源“交貨”給生產企業,之後,再選擇任何一個自認爲合適的、較高價位的時間點來結算。“上遊的廢銅老板他最怕就是虧損。5萬收購來的廢銅跌到了4萬元,他就要虧一萬元一噸。我們就幫上遊控風險,讓上遊漲價就跟着漲,跌價的時候不跌。下遊的產業漲價的時候不漲,跌價的時候跟着降價,這樣一個模式。”通過“點價”模式,有效解決了生產加工企業“無米下鍋,生產停滯”和回收貿易商“虧本囤積,待價而沽”的雙重尷尬,加快了再生資源產業資金運轉效率,撬動了產業發展速度。
03挖掘“城市礦產”,領跑省內循環經濟
“國內同樣的企業每做一噸銅,需要156個立方米的天然氣,我們的企業只要43個立方米的天然氣就可以產一噸銅。節約了成本,還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節約標煤百萬噸。” 作爲湖南循環經濟的領軍人物,他大力發展再生資源和循環經濟,希望可以把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和理念,推廣給更多的企業,保護環境,造福子孫後代。他提倡“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優於經濟價值”的經營理念,期待不僅僅是金龍,還有更多的企業能夠在經濟發展,在產業轉型和升級中,更好地推動循環產業,讓亟待保護的環境獲得長足發展。“好比打靶,只有眼睛、準心與靶心在一條線上,才有機會打中目標。”毛炯明想讓後輩也都能踐行循環經濟理念,勇擔社會責任,堅持做到全球企業能耗最低。
2009年,毛炯明毅然將在國外留學且事業有成的孩子叫回了國。兩姐弟爲金龍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思維,爲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開啓了金龍集團從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轉型的新篇章,也帶領金龍走上了更爲輝煌的發展之路。其中,金龍銅業公司通過對廢棄銅產品進行回收利用、精深加工,已成爲我省銅業企業中的“老大”,並領跑省內循環經濟,成爲挖掘“城市礦產”的典範。公司稅收從創業初期幾百萬到2009年破億,2013破3億到現在逐年持續穩步增長,讓金龍從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受益者成爲經濟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
04聚焦公益慈善,躬身踐行社會責任
回望改革開放四十餘年,毛炯明坦言,貿易企業20年,實體企業20年,辦企業要不斷學習,不能固步自封。做好一家企業,必須洞悉國際國內形勢,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用好、用活、用足政府的各種政策,加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同時,通過企業發展承擔對社會的一種責任。將社會責任視爲企業的安身之本、發展之基。
毛炯明多年來躬身踐行,率先垂範,專注公益愛心慈善事業。汶川大地震期間,他積極帶領公司員工捐款捐物,支持災區受難羣衆;關心社會殘疾人員就業問題,安排殘疾工人在公司就業等,開展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累計資助社會貧困大學生、賑災、扶貧的金額達400多萬元。金龍集團自成立至今,在擁軍擁屬、扶危濟困、捐資助學、抗洪搶險、抗震救災等方面累計捐贈物資及現金達到上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