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觀點,所有主要礦商都認爲銅有光明的前景。問題是如何做到這一點。
以必和必拓集團(BHP Group)爲例。在自由港邁克墨倫公司(Freeport-McMoRan Inc.)出售其在印尼格拉斯伯格礦(Grasberg mine)的股份後,必和必拓今年將成爲全球最大的生產商。必和必拓位於智利的埃斯孔迪達(Escondida)銅礦成本持續令人失望,該礦約佔全球20噸銅礦的1/20。該礦商周二在年報中表示,明年礦石價格將從目前的每磅1.14美元升至1.20美元至1.35美元/磅的區間,遠高於其將價格保持在每磅1.15美元以下的目標。
當銅價接近每磅2.61美元的三年低點時,這仍然是一項相當有利可圖的業務。但由於整個銅業務的年產量似乎被限制在每年175萬噸左右,目前尚不清楚產量增長將從何而來。
礦業公司喜歡銅,因爲銅被視爲押注清潔能源未來的一種方式。電動汽車的銅含量是傳統汽車的4到10倍,預計到2027年,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機每年將消耗81.3萬噸銅。目前尚不清楚,一旦這些需求來源在未來10年左右開始增加,目前在建的項目是否足以生產足夠的金屬來維持市場供應。
必和必拓目前的主要擴張計劃是擴建其位於智利的斯賓塞(Spence)礦,該礦定於明年12月投產。這將增加約18.5萬噸的年產量,勉強足以抵消Cerro Colorado和Antamina礦坑的逐漸枯竭,這兩個礦坑的儲量壽命還不到10年。
除此之外,澳大利亞南部奧林匹克水壩礦(Olympic Dam)礦還有可能進行大規模、地質難度較大的擴建。這個坑長期以來一直是個挑戰。其大量的鈾含量將使必和必拓成爲原子燃料的主要低成本生產商。不過,如此大規模的供應涌入可能會衝擊氧化鈾市場,削弱該項目本身的高風險經濟效益。
從理論上講,在當前的環境下,應該會有一些有趣的並購機會。例如,自由港的銅產量幾乎是必和必拓的兩倍,而且現在與印尼政府圍繞格拉斯伯格銅礦的長期角力已經結束,政治風險也大大降低。
該公司的資本回報率約爲11%,超過了必和必拓銅業務6%的潛在回報率,可以用大約九個月的現金流購買。但由於埃利奧特管理公司(Elliott Management Corp.)仍在股東名冊上留名,管理層不太可能想做任何過於高調的事情。
事實上,必和必拓的競爭對手是銅市場過於大膽可能帶來風險的主要例子。力拓上月表示,該公司在蒙古的奧尤陶勒蓋(Oyu Tolgoi)礦的成本可能比預期高出至多19億美元,擴建項目的首個生產將推遲到2023年年中。嘉能可(Glencore Plc)本月宣布,計劃關閉其在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的穆塔達(Mutanda)銅礦,原因是成本上升和鈷價疲軟。鈷是嘉能可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運營的一個重要副產品。
這或許是一個教訓。盡管必和必拓過去10年在銅上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但銅的回報率仍是該集團中最低的。與其追逐成交量,不如關注每一分錢,讓市場收緊,並希望價格上漲能證明已經花掉的錢是合理的。當桌上的牌看起來很弱的時候,還有比原地踏步更糟糕的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