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正在實施“西藏多龍礦牀技術經濟與環境綜合評價”項目的科研團隊強調,我國第一個世界級超級銅礦礦集區多龍礦區位於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圍實驗區的邊緣,所在地生態環境脆弱,生態一旦被破壞難以恢復,開發前一定要做好科學評估和技術路線設計,確保做到綠色開發。
世界級超級銅礦礦集區開發引來各方關注
廣袤的西藏北部高原,有着藍天、白雲、綠草、悠閒的牛羊和嫋嫋的炊煙,同時也擁有豐富的銅、金等礦產資源。特別是近些年發現的多龍礦牀,儲量巨大,爲我國最大銅礦牀,被稱爲我國銅礦中的“巨無霸”。
7月25日,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趙元藝研究員在北京向記者談起了西藏多龍銅礦的勘查情況,並着重講述了該團隊近年來對多龍礦牀所做的技術經濟與環境綜合評價。
他說,多龍銅礦是《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中明確提出的全國28個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之一。截至2016年底,多龍礦區已經探明的銅達到2000萬噸,按照我國大型銅礦的規模要求,相當於找到了40個大型銅礦。“已經找到的銅礦資源量在世界超級銅礦排名榜中位列第25位,成爲我國最具潛力的銅礦資源儲備開發基地。”
多龍礦牀從西南到北東方向,分布有波龍、多不雜、榮那等礦牀,按礦牀成因分爲兩種類型:斑巖型礦牀,該類型礦牀以埋藏淺、品位低、規模大爲特徵,主要產出於斑巖體中,以多不雜、波龍礦牀爲典型;淺成低溫熱液礦牀,該類型礦牀成礦溫度較低,礦牀形成深度一般小於1000米,成礦流體主要爲大氣降水與巖漿水的混合熱液,以榮那礦牀爲典型。
“多龍礦區的礦體埋藏較淺,部分出露於地表,非常適合露天開採。露天開採可用大型機械施工,建礦快,產量大,勞動生產率高,成本低,生產安全。從經濟角度而言,極具開發價值。”趙元藝說。
如此超級大礦自然吸引着開發者躍躍欲試。但問題的焦點是:多龍礦區位處生態環境脆弱的少數民族地區,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能否開發?
趙元藝告訴記者,多龍礦牀位於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圍實驗區的邊緣。按照國家規定,實驗區可以進入從事科學試驗等活動,還包括一定範圍的生產活動。因此,從保護區的法律法規角度看,多龍礦牀是可以開發的。“這也把如何協調好礦產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爲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美麗的西藏,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潔淨,我國對西藏地區的礦業開發採取了極爲審慎的態度,嚴格土地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嚴格重大工程項目環境監管,嚴格實行礦產資源勘探開發西藏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制度,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這也是多龍這樣的資源寶藏至今仍待字閨中的重要原因。”趙元藝告訴記者,也正因爲如此,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地調項目水工環地質調查中專門設置了“西藏多龍礦牀技術經濟與環境綜合評價”二級項目,進行綜合研究,提出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建議,確保多龍銅礦未來進入開發期後的高效與環保。
高度重視生態保護是藏區開採礦山的前提
曾經多次往返於西藏阿裏與北京之間的趙元藝,對多龍礦區蔚藍的天空印象深刻。他說,礦區地處藏北高原,地形以山地、溝谷爲主,海拔5000米左右,地表荒蕪但景觀獨好,內地向往的藍天白雲是這裏的常態。
趙元藝告訴記者,多龍礦區屬於高原凍融背景下的幹旱荒漠化生態系統,地表植被稀少,且呈斑狀分布。除了蕁麻之外,其餘都屬於矮小植物,生態環境脆弱,遭到破壞後極難恢復。因此在礦山開發時,要想辦法盡量少破壞生態系統。
趙元藝研究團隊承擔的項目,重點便是開展礦產資源承載能力評價與監測預警方法研究,特別是對西藏多龍礦牀進行技術經濟與環境綜合評價,爲藏北高原生態脆弱區綠色礦山建設提供技術儲備,探索建立青藏地區資源綠色開發評價指標體系。
從2016年開始,項目組調查了礦區探槽與鑽孔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並以生態學、地球化學與生物地球化學等多學科理論爲基礎,綜合調查分析了多龍礦區的地表重金屬分布,着力爲礦牀開發時減緩對環境的影響和礦山關閉之後進行環境修復提供科學依據。
今年,他們重點調查了多龍礦牀環境地質背景與榮那礦牀環境屬性,建立了淺成低溫熱液型礦牀的地質環境屬性模型,研究提出了多龍礦牀綠色開發建議,並初步編寫了藏北高原資源綠色開發評價技術指南。
“我們通過調查礦集區的地表土壤、水等介質,分析重金屬分布及遷移情況,預測了礦山開發可能對環境的影響,提出解決辦法。今年我們還根據這些階段性成果編制了科普折頁,獲得當地政府和相關企業的好評。”
綠色勘查和綠色礦山建設需投入數百億元
“我們的一個重要結論是:在多龍礦區,現有經濟技術完全能夠滿足礦牀開發要求,可以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趙元藝說。
根據現有資料,從初步的概略性技術經濟評價結果來看,對多龍的礦區進行開發需投入成本400億~600億元(含探礦資金)。“阿裏地區2015年GDP爲37.4億元,以現有經濟技術條件,多龍礦牀服務年限可達30年以上,可上繳利稅約3700億元,實現阿裏地區GDP翻兩番。”趙元藝說。
那麼,在生態環境較脆弱的藏區、缺水少電,甚至路都不通,多龍礦區又該如何做到科學、綠色開採?
“重點是推進綠色勘查和綠色礦山建設。”趙元藝強調,多龍礦區還有1000萬噸銅礦尚未找到,需要繼續進行找礦,以擴大礦牀規模。在近十餘年的銅金礦勘查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今後的礦產勘查過程中,要貫徹“綠色”的思路。“各種施工車輛,不要輕易壓草場,在進行槽探、鑽探施工中,參考青海多彩礦區的做法,先對欲施工地段的土壤和草皮異地保留,等施工完後,再移植過來,以保證能盡快長出新的草,恢復草場蓄草能力。”
建設綠色礦山是指在礦產資源開發全過程中,既要嚴格實施科學有序的開採,又要對礦區及周邊環境的擾動控制在可控制的範圍內。
一方面,要加強綜合利用方面的科技攻關和實踐。多龍礦牀以銅爲主,伴生金銀和其他有用元素爲鎵、硒、鍺、錸、等,其中金銀鎵的品位較高,要加強其可選性的研究,進行綜合利用。
另一方面,就是要着重考慮生態保護問題,特別是在礦牀開發過程中,注重對礦區的環境保護,對礦區進行綠化,在礦山閉坑後,對有關的功能區進行環境修復。“按照有關規定,在環境修復方面每年將有約上千萬元的投入,可參照西藏甲瑪礦牀的做法。”
“羌塘保護區總面積24.71萬平方公裏,大致相當於兩個浙江省面積,保護區內有多種大型有蹄類動物,包括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黃羊等。在礦山開採時,要有保護措施,使野生動物不受影響。”他補充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