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鷹潭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質量提升、效益增長爲核心,以技術進步、協同創新爲動力,積極健全原料、冶煉、加工、貿易、研發、檢測、文化、制品等“八位一體”的銅產業體系,構建上下遊有機銜接高效協同的產業鏈和創新鏈,推動銅產業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世界銅都”地位顯著提升。目前,全市銅企業總數達145家,電解銅產能達130萬噸、銅材加工產能達400多萬噸。2017年,全市銅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70.16億元,利潤71.55億元,分別佔江西省銅產業的74.3%和63%;電解銅產量113.81萬噸、銅材產量278.7萬噸,分別佔全國的13%和15%,鷹潭市成爲全國最大的銅冶煉、加工基地和重要的銅消費區。
突出首位意識,強化規劃引領,科學勾畫世界銅都建設線路圖鷹潭因銅設市、因銅興市。多年來堅定不移地將銅產業作爲首位產業,成立了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掛帥的推進“世界銅都”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委託國內頂級產業諮詢機構,圍繞“八位一體”產業體系,將鷹潭銅產業與國內外標杆地區和企業進行多維對接,高起點編制《鷹潭市世界銅都發展規劃》,提出建設“卓越銅都、智慧銅都、綠色銅都”,打造體系健全、鏈條完善、有世界影響力的“世界銅都”。研究出臺《關於進一步做精銅產業加速“世界銅都”建設的意見》和《關於建立強力推進“世界銅都”建設工作機制的通知》,按照“八位一體、協調推進”的總體要求,對重點工作和重點項目實行“五個一”調度機制,即“每周一匯報、半月一調度、每月一通報、半年一巡查、年終一考核”,通過高效率機制、強有力措施,推動銅產業發展工作全面落實。
堅持內涵發展,增強鏈式效應,不斷完善八位一體產業鏈條打造補足短板的新拼圖。一是做精銅制品。樹立“延伸銅、不唯銅”理念,引進發展物聯網及智能終端產品制造等涉銅企業,填補銅終端應用產品空白;以中鼎金藝、龍宇銅文化等爲龍頭,聚焦中高端消費羣體,開發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具有輕奢概念的銅制茶具、餐具、酒器等生活器具,擴大家居生活領域銅的應用。二是做靚銅文化。以獨特的道文化、產業優勢、旅遊資源爲依託,確立“道爲主體、銅以載道、道銅融合”的城市文化發展方向,每年評選一批銅工藝大師和銅都工匠,開發一批銅旅遊紀念品、舉辦一場全國性銅行業高端論壇,重點扶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貴溪銅鏨刻技藝,規劃建設了銅文化創意產業園和城市文化雕塑公園,逐步形成全國銅文化集中展示區。
夯實提升層次的關鍵點。一是做旺銅貿易。發揮鷹潭市銅加工產業的集聚優勢、電解銅主產地的資源優勢和六省通衢的區位優勢,積極打造銅商品貿易市場,先後引進銅現貨貿易公司20餘家,江銅金瑞期貨開設鷹潭市營業部,建成內陸地區首個銅期貨交割倉庫和江西省第一家有色金屬現貨交易平臺。2017年,全市銅現貨貿易量達68.8萬噸、貿易額達306億元,業務覆蓋江西全省及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湖南、廣東等周邊省份,形成產貿結合、期現聯動,形成在國內較具影響力的區域性銅交易市場。二是做好銅檢測。加強國家級銅產品檢測中心軟硬件建設,創新管理體制、運作機制和主動服務考核機制,不斷提高檢測技術水準和服務能力,檢測項目現已擴增至4大類108個產品124項參數,覆蓋國內銅及銅產品95%以上的檢測指標;建立全市檢驗檢測設備信息庫,中心與重點銅企業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實現全市檢測資源優化利用。2017年,檢測中心圓滿完成23批次國家級抽檢任務、30批次省級銅產品質量抽檢,先後與6家國內外權威檢測機構進行11次實驗室能力驗證和比對,比對結果均爲優秀。三是做實銅原料。根據廢銅原料進口政策調整動向,依託鷹潭市銅拆解加工區,強力構建國內廢雜銅收集網絡,多渠道回收再生銅原料,大幅提高了區域原料自給率。
培育轉型升級的新動力。一是做深銅研發。大力實施銅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依託現有科研平臺,與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合作共建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示範基地,與江西理工大學深化銅產業關鍵技術與共性技術領域研究,積極創建銅產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全市銅企業授權專利突破2000項,十幾年來穩居同行業全國第一;近年來,有100多項產品被列爲省級以上重點新產品和自主創新產品。二是做優銅冶煉。嚴格執行國家銅冶煉產業政策和規範條件,按照集約、規範的理念,適度發展銅冶煉行業。針對初級銅加工產品產能過剩,高端產品短缺的發展現狀,打出培育補鏈項目做加法、降低企業成本做減法、鼓勵技術創新做乘法、淘汰落後產能做除法等“加減乘除”政策組合拳,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1年以來累計淘汰銅冶煉落後產能96.8萬噸,置換落戶一批先進產能,有力提升銅加工技術裝備水平。全力支持江銅集團貴溪冶煉廠實施智能化改造試點、建設綠色工廠,打造全球規模最大、生產成本最低、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大型銅冶煉企業。三是做強銅加工。深入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突出“招大引強、上下關聯”,制定出臺強化招大引強、加快產業集聚“2+5”文件,組建“9+3”支專業招商小分隊,瞄準電子信息、電線電纜、水暖衛浴、家用電器和交通運輸等五大子板塊亟須解決的關鍵技術和配套互補鏈條,繪制產業招商地圖,主動對接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着力引進一大批處於產業鏈終端、價值鏈高端的優質項目,銅加工產業鏈式效應持續凸顯。全市現有銅加工企業145家,銅加工年產能達400萬噸,其中規模以上銅企業98家,銅加工產品主要應用於電子電路、電力電氣、能源化工、交通、機械冶金、輕工、醫藥、建築、高科技等九大領域,銅及銅合金循環利用產業獲批全國產業集羣區域品牌建設試點,銅合金新材料產業先後被認定爲江西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江西省20個工業示範產業集羣之一。鷹潭先後榮膺“國家新型工業化(銅產業)示範基地”“國家銅新材料產業示範基地”“國家新材料科技興貿創新基地”等稱號。
聚焦產業高端,突出創新引領,穩步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強化創新支撐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5511”工程和科技創新“四個一”工程,着力加強銅產業創新機制建設,先後建成省級以上銅產業科技創新平臺69個,其中國家級科研平臺4個,院士、博士後工作站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16個,科技協同創新體6個、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4個;高新技術銅企業36家,佔規模以上銅企業總數36.7%。深入實施“鷹才計劃”,通過“聘、引、培”多種形式凝聚高層次創新人員,全市銅企業現有科技人員1000餘人,其中院士5名、國家“863”計劃首席科學家和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等行業頂尖人才30多名。
搶佔技術制高點。按照“政府搭臺、企業主體、院校唱戲、社會參與”的“四位一體”模式,先後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江西理工大學、江銅集團等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合力構建高效協同的創新鏈和產業鏈。近3年累計投入科研經費75億元,承擔省部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80餘項;銅企業累計授權專利突破2000項,連續多年保持同行業全國領先。近年,在科研院所的技術支撐下,一批重點銅企業瞄準市場細分領域,研究開發出集成電路鍵合金絲、銅鉻鋯合金、高精電子銅帶、極細鍍錫銅絲、FPC微晶磷銅球,超低氧銅熱管等新型高性能銅材,成功晉身爲有核心競爭力的“單打冠軍”企業。全市銅精深加工產品比重提升到43%,較“十二五”末提升27個百分點。
培育戰略增長點。抓住鷹潭市列入國家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和窄帶物聯網業務試點城市的契機,加大信息技術推廣應用,引導企業實施智能車間改造,力促新舊動能協同發力,借力推動銅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全市共建智能車間25個,應用工業機器人、高檔數控機牀、自動化生產線等智能化裝備240餘臺,江銅貴冶、江南銅業、凱順科技、廣信新材料等企業列入國家、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範。貴溪冶煉廠按照智能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分步建設思路,將逐步打造世界先進的智能制造工廠;凱順科技開創“互聯網+物聯網+智能設備”模式,對銅加工裝備進行智能化改造,建立設備遠程運維雲平臺,實現由傳統機械制造商向設備平臺服務商的蛻變,其基於物聯網的銅鋁材加工行業全球智控平臺項目榮獲2017年創客中國移動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