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了2017年全年產銷數據。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01.5萬輛和2887.9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2%和3%,低於上年同期11.3和10.6個百分點。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期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爲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
在石油資源日漸枯竭以及全球氣候環境不斷惡化的背景下,發展新能源汽車受到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2015年以前,以美國、日本、德國爲代表的發達工業化國家分別制定了完善的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產業政策,極大地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國際方面,新能源汽車在全球範圍內已進入快速發展期,各國主要汽車生產廠商陸續發布了未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規劃。從規劃看,未來新能源汽車產銷將達到570-820萬輛,將佔其整體銷量的15~25%。
國內方面,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初期培育階段已經完成。2017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印發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計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佔汽車產銷20%以上(當前國內汽車復合增長率爲3%,考慮到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影響,下調未來汽車復合增長率爲2.5%,預計2025年國內汽車產量3550萬輛,折合新能源汽車710萬輛)。
目前全球5年汽車產量復合增長率爲2%,2025年產量或在1.09億萬輛,按最低15%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算,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量或將達到1600萬輛。
用銅需求方面來看,新能源汽車單車用銅量遠高於傳統汽車,目前混合動力電池需要用銅60公斤/輛,純電動至少需要用銅83公斤/輛(其中電動巴士的銅使用量介於224-369公斤/輛,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用銅量暫按100公斤/輛計算)。從國內2017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來看,純電式佔比82%,混合式佔比18%,未來純電動車發展優於混合動力,未來比例或小幅提升至85:15。
由此我們估算,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用銅量爲:(200*0.85*100+200*0.15*60)/1000=18萬噸,2025年爲:(710*0.85*100+710*0.15*100)/1000=66萬噸,而2017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用銅量爲:(80*0.8*100+80*0.2*60)=7萬噸。此外,據金瑞期貨數據統計,2017年國內汽車用銅約71萬噸,2020年將增加至94萬噸,至2025年汽車用銅預計將增加至132萬噸。
此外,電動汽車的充電設施是另一需求來源。此前某銅生產商表示,“根據國家規劃,到2020年,將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據相關機構估算,或將帶動銅消費至少8萬噸。”
總體來看,2017年中國精煉銅消費約1200萬噸,汽車用銅消費佔比不大,約6%,新能源汽車消費佔比不足1%(約爲0.7%),未來5年新能源汽車用銅將累計帶來100多萬噸消費增量,相比每年1200萬噸的消費量而言並不高。但未來新能源汽車用銅量復合增速高達30%,伴隨着新能源汽車的逐步發展,預計到2025年汽車用銅消費佔比小幅提升至9%,而新能源汽車用銅消費佔比大幅提升至5%左右。這對未來銅市的需求存在潛在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