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智能化礦山
銅陵有色所屬安徽銅冠廬江礦業公司沙溪銅礦,直面原礦品位平均只有0.54%的資源稟賦差距,大膽創新,變革突破,走出了一條高效開發利用低品位礦山資源的新路徑。該礦2017年7月聯動試車,2020年達到日處理礦石設計規模10000噸,僅用三年即成功達產,創造了國內深埋低品位銅礦山達產最快速度。2020年該礦處理礦石量332萬噸、生產銅量1.38萬噸,利潤超7000萬元,提前完成全年生產經營任務。
這座新礦山快速達產,進一步增強了銅陵有色原料保障能力,也打造了國內深埋低品位銅礦資源開發利用的新標杆。
大膽摸索,走革新創造之路,在達產創效上彰顯高速度
在達產路徑上大膽突破
科學規劃,以最快速度取得效益爲目標,盡力縮短達產時限,實現規模化、高效率生產作業。最終確定三年達產目標,即2018年至2020年分別達到設計能力的60%、80%、100%。2018年處理礦石210萬噸、生產銅量8576噸;2019年處理礦石292萬噸、生產銅量1.13萬噸,實現盈虧平衡;2020年達到初步設計能力。 在用工模式上大膽突破
着力改變大包大攬、一應俱全的傳統用工模式,在靈活、高效、精簡上下功夫,降低用工成本。該礦採用“工程外包+勞務分包”的運營模式、“關鍵崗位核心員工+非核心崗位勞務”的用工模式。相比國內同體量礦山,用工人數縮減50%以上。
智能發展,走高效精簡之路,在礦山運轉上彰顯高效率
設備選用現代化
選用立磨機、φ25米深錐濃密機、電動鏟運機、Brokk機器人、有軌電機車等先進出礦運輸設備。立磨機提高了鐵精礦磨礦細度,實現細度-400目達到90% 以上,穩定鐵精礦品位在60%左右;隔膜泵一次性加壓輸送濃度達55%尾砂到距礦7KM外的尾礦庫,避免傳統礦山多級泵站設置,減少了人工工作量。
有軌電機車運輸礦石生產系統自動化
採礦運輸投用信集閉系統,對機車運行狀況和設備狀況進行集中採集、聯鎖控制,保證400萬噸/年的生產運輸量。礦廢石提升系統以及井下供水、排水、壓風、通風等系統全部自動化運行,排水、壓風、通風等實現無人值守。選礦自動化實現對設備運行、工藝參數等實時監控,對礦石儲運、磨礦分級、選別分離、濃縮過濾、尾礦輸送等生產全過程控制,選礦車間不足90人。
變廢爲寶,走循環發展之路,在資源綜合利用上彰顯高水平
科技攻關,資源利用多元化
在資源綜合利用上下真功夫,將礦產資源“吃幹榨淨”,2019年5月31日,建成矸石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曾經的廢石被加工成爲高端建築用材,在爲礦山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大量減少了固廢排放,每年可直接減少固廢排放100萬噸。 工藝優化,尾礦源頭減量化
整合優化選礦工藝流程,採用一粗兩掃三精的選礦工藝流程,規範原礦給料力度,全方位提高礦石回收指標。加強技術改造,提高半自磨效率,增加年處理礦石量,實現尾礦源頭減量化。66萬噸/年尾礦利用項目科研攻關正在進行。
環保優先,走綠色發展之路,在打造生態礦山上彰顯高擔當
聚焦宜工宜居,守牢綠色標準
按照綠色環保要求,打造職工宜工宜居礦區。生產用水循環利用,不對外排放,廢石不出坑用於井下充填;採用溼式破碎方法,從源頭減少粉塵產生;尾礦庫庫底和壩體均按全防滲的高標準建設,並選敷高濃度尾礦輸送管線,在銅陵有色礦山內首次採用高分子復合塗層管道,提高管道使用年限和安全性。 聚焦管理提升,落實綠色行動
開展礦山綠色生態功能整體提升行動,分布實施礦區“亮化、綠化、美化、淨化”四大工程,提高礦區植被覆蓋率。踐行環保“三同時”建設原則,加強對污水、揚塵、井下有害氣體和固體顆粒的定期檢測和監管,未發生環境污染事件。 聚焦監督考核,強化綠色保障
構建文明單位考評機制,圍繞綠色生態礦山建設目標,完善機制、強化考核,礦區5S管理、文明單位創建、礦山生態建設共同發力,躋身全國綠色礦山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