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消息;自2月初以來,銅價延續去年的上漲趨勢,再度走出一波波瀾壯闊的上漲行情,滬銅一度觸及70000元/噸整數位。參照歷史上2009—2010年的銅單邊上漲行情,我們認爲,本輪銅價的春季攻勢並未結束,倫銅有望在上半年挑戰歷史新高10000美元/噸。我們回顧此次行情,主要邏輯在以下幾點:
一是史無前例的全球性貨幣和財政寬鬆。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各國經濟刺激法案不斷,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疊加極度寬鬆的財政政策,令市場對未來通脹預期不斷增強。中長期看,發達國家貨幣與財政雙擊利好於以銅爲首的基本金屬價格上行,美國新一輪財政刺激方案落地將在3月中上旬左右, 1.9萬億美元的財政規模將在未來2—3年內對實體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二是通脹預期增強利於未來銅價上行。最新美聯儲會議紀要再次確認了高度量化寬鬆政策的持續性。客觀來看,年初以來美債收益率的快速上行驅動因素與大宗價格快速上漲是一致的,就是後疫情時期形成的市場一致性全球性經濟復蘇與再通脹預期。美債收益率的上行大概率還將持續,一旦收益率上破2.0關口之後,美聯儲會否有進一步購債動作值得關注。在全球經濟復蘇與再通脹的交易邏輯下,美債收益率將與基本金屬保持正相關,同時弱美元的主旋律也沒有改變,大宗商品牛市不會輕易結束,以銅爲首的供需基本面良好的品種更是資產配置的重要選擇。
三是銅供應偏緊格局上半年不會改變。從供應端來看,上半年銅礦主產區智利、祕魯受疫情影響,生產、發運情況並不樂觀。此前,祕魯在1月下旬宣布10個地區將從1月31日起恢復強制性社會隔離。近日祕魯政府宣布將衛生緊急狀態再延長180天,至2021年9月2日。隨着銅礦加工費下滑到歷史極值附近,南美等主產區對於中國銅礦供應壓力猶存,中國精銅進口可能繼續回落。
四是下遊需求恢復,海外補庫需求可期。隨着下遊需求復工,往年春節前後的銅產品累庫現象在今年並未出現。終端用戶反映海外訂單仍然旺盛,疫情恢復下進一步的補庫需求可期。
五是銅在碳中和的應用潛力未完全挖掘。銅具有僅次於銀的導電性能,能夠有效提高電氣設備的效率,是發展可再生能源必不可少的材料,被廣泛應用於太陽能、風力、水力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中,可再生能源系統中平均用銅量超過傳統發電系統的8—12倍,其中風力發電機組每兆瓦用銅量爲2.5—6噸,太陽能光伏發電每兆瓦使用約4噸銅,此外新能源汽車領域對於銅的消費也將大幅增長。銅在綠色能源上的消費潛力仍未完全挖掘,未來10年將有爆發性的增長。
參照歷史價格規律與宏觀經濟運行特徵,本輪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可比照2009—2010年,銅價的上漲速率快於前一輪大周期的上漲。按照2009—2010年漲幅計算,此次倫銅理論上行空間在15000美元/噸左右。歷史雖然似曾相似,但不會簡單重復,倫銅上半年10000—12000美元/噸依然可期。從交易的角度而言,前高10000美元/噸附近可以作爲多頭止盈的重要點位,一旦銅價形成向上突破,可以再順勢而爲。從產業的角度,對本輪高銅價要有新的認識,預計銅價在高位運行的時間不會少於3—6個月。隨着銅價高位波動加劇,企業應盡可能降低風險敞口,加快現貨周轉頻率,下遊逢低買入保值仍爲主要策略。“銅博士”的上漲必定會帶動其他有色板塊價格整體上行,鋁、鉛、鋅、鎳、錫等基本金屬未來都存在進一步的補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