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的大思想
7月17日,在東營方圓有色金屬集團電解車間內,工人正在對陽極板進行電解,陽極板正在電解池中的硫酸銅溶液作用下進行化學反應,“這些都是不合格的陰極銅板,會被拿到最開始的車間,進行重新的工序。”在電解車間外面,有一些銅板上面凹凸不平,還有的有殘缺,方圓有色金屬集團工作人員高尚向我們介紹。
山東方圓有色金屬集團成立於1998年,最開始是一家進行簡單的廢雜銅回收,並進行加工提純的小企業。
“市場決定生產方向,受市場影響,當初那種簡單的冶煉已經不能滿足公司的發展需求,2005年,公司先後上馬氧化礦冶煉和陽極泥加工處理生產線,原料構成從廢雜銅、粗銅拓展到銅精礦,增加了黃金、白銀等稀貴金屬產品。”東營方圓有色金屬有限公司企業文化中心主任聶維強介紹。
2008年,與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合作的氧氣底吹造鋶捕金示範工程投產運行,這也成爲了方圓建廠以來的第一個裏程碑節點。
“因爲當時這個技術只是在實驗階段證明可行,但是並沒有真正投產,而這個技術的投產也需要一個很大的資金來支持,我們公司當時選擇合作也是覺得公司到了必須轉變的時候,可以說,當時是有很大的風險的,但是我們如果不邁出這一步,就永遠都逃不出小作坊的命運。”聶維強介紹。“這個技術從實驗到投產我們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
而該技術也因爲投資省、環保好、能耗低、原料適應性強,填補了國內外有色冶金領域的空白,總體技術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技術創新是企業不竭動力
近年來,東營市有色金屬行業積極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加強經營管理,不斷提高生產工藝裝備水平和新產品開發能力,推廣節能降耗技術,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企業要想發展就必須搞明白新舊動能轉換幹什麼,怎麼幹。新舊動能轉換不是淘汰傳統產業,而是搞好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改造提升,持續做好加法文章,讓傳統產業煥發青春,實現‘老樹發新芽’。”在被問及面對有色金屬行業的嚴峻形勢,爲何有色行業“領頭羊”方圓公司能穩步前行時,方圓有色金屬集團董事長崔志祥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多年來,方圓有色金屬集團始終奉行“技術創新引領企業發展”的宗旨,把技術創新作爲推動企業動能轉換、轉型發展的生命線和發動機。
2015年,公司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領先的冶金工藝——“兩步煉銅新工藝”示範工程項目成功投產,並建成了全球首條“兩步煉銅新工藝年處理150萬噸多金屬礦項目”示範生產線。
“這個技術實現了煉銅工藝由‘三步’變“兩步”,攻克了現有銅冶煉工藝普遍存在的流程長、不連續、中間物料倒運、熱損失高、二氧化硫等有害煙氣無序逸散等技術難題。”聶維強解釋道。
兩步煉銅技術徹底改寫了世界有色冶金史,爲銅、金、銀等有色金屬及稀貴稀散金屬的綜合回收提取建立了先進、高效的範式,開啓了全球有色冶金工藝裝備的新一頁。
而東營市有色金屬產業也從最初的電解銅、電纜電線,到從多金屬礦綜合提取黃金、白銀、鉑、鈀、硒、鎳等稀貴金屬,以及圍繞電子信息、家用電器、交通運輸等產業延伸產品結構。重點發展的高精度銅板帶、低氧銅線杆、電磁線、高速列車接觸線等銅材深加工,已初步形成了產業發展配套、分工協作的框架。
走出去的是技術、裝備和標準
“以前是讓產品走出去,而現在,我們更要讓我們的技術走出去,依靠科技創新優勢,全力推動方圓技術‘走出去’,打包標準體系爲智利企業服務,實現公司由‘賣產品’到‘賣技術’,再到‘賣標準’的轉型跨越。”在提到如何實現下一步的轉型升級,實現傳統冶煉行業的轉型跨越時,崔志祥這樣表示。
據了解,接下來,方圓有色金屬集團將繼續完善有色金屬產業生產加工鏈條,持續完善提升“兩步煉銅新工藝年處理150萬噸多金屬礦項目”,加快建設稀貴金屬及有價元素綜合利用項目,升級有價元素的綜合回收能力和危險廢物的處理水平,提高資源利用率,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綠色發展。
而開發區也將進一步發揮好“1+5”創新發展平臺的支撐作用,加快有色金屬產業園建設,以產業集聚集約發展增強產業間的專業化協作、生產配套、物料運輸與周轉、提高綜合經濟效益、促進節能減排,爲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有序轉換創造重要外部環境和條件。
東營市也將給予企業大力的扶持,堅持產學研聯合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加快新產品的升級換代。並以方圓、天圓、迪賽、亨圓、萬達等骨幹企業爲依託,積極引導企業做好產學研聯系,發揮好企業技術中心的作用,圍繞產業鏈條,向高端高質產品延伸,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提高高附加值產品所佔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