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Mining.com網站報道,負責起草該國新憲法的制憲會議上周六批準了一項初步提案,爲這個世界最大的銅鋰生產國將部分礦山國有化打開了大門。
環境委員會的這份提案獲得了13票贊成、3票反對和3票棄權。上周末的會議是該委員會成立以來的首次,目的是在最後期限前完成表決。
該項提案目標多爲大型銅、鋰和金礦項目,尚未獲得2/3全體制憲會議代表的批準,還不能列入將在今年下半年舉行全民公決的新憲章。
分析人士認爲,該提案是對私人利益的直接侵犯,因爲智利政府已經擁有基本礦權,政府有一年時間將公司國有化。
這些公司既有從事金屬和非金屬礦產開發的,也有從事油氣的,如果失去礦權,也可能不會獲得補償。提案稱,審計長將根據公司賬面價值確定,最長償付期限30年。
該提案還要求,1993年前的礦山和項目必須在三年內提交環境評估。在禁止區域比如冰川和土著土地上的礦權將被吊銷。
2月初,年輕活動人士居多的環境委員會對該提案的初稿進行了投票,立即引發了強烈反對,其中竟有智利當局人士。
智利全國礦業協會(SONAMI)會長迭戈·赫爾南德斯(Diego Hernández)認爲這項提案“粗暴”和“有明顯的法律錯誤”。SONAMI代表該行業企業利益。
這位中左翼礦業資深人士表示,此項措施既對工業也針對資源,將對智利的經濟和法律產生重大影響。
“鑑於全球化已成世界趨勢,我預計受影響的企業會訴諸條約來捍衛他們的合法利益”,赫爾南德斯表示。
1973年曾在左翼薩爾瓦多·阿連德(Salvador Allende)政府擔任礦業部長的社會黨政治家塞爾吉奧·比塔爾(Sergio Bitar)認爲,這項提案是“瘋狂倒退”。
1967年,智利通過的一項法律要求公司必須將至少51%的股份交給國家。4年後,該國購買了餘下的49%的股份,企業完全被國有化。
“我記得試圖在商業圈之外銷售銅時遇到的所有問題,當時國會投票不予賠償公司任何資產和利潤損失,這與目前我聽到的一樣”,比塔爾在接受大西洋新聞社採訪時表示。
“一是這是做夢,一廂情願”,這位資深政治家說。“二是要面對現實,要考慮智利對全球大國的依賴程度……例如,中國現在進口了智利三分之一的銅,那麼我們國有化礦企的目的是什麼?減少出口嗎?”他說。
智利是世界最大的銅生產國,擁有兩家最大的鋰礦企業,該國正在修改憲法,意圖改變過去以市場爲主導的政策。
2021年該國銅產量爲560萬噸,佔世界產量的25%,未來10年項目建設投資總額預計爲700億美元,如果該國推進資源國有化,大多數項目將無從談起。
這個世界最大的銅生產國的政治家也在謀劃推出新的權利金法案,打算提高基於公司銷售總收入和利潤徵收的稅率。
“我們預計,如果新稅法案獲得通過,智利銅礦企業總稅率將高達80%,在目前銅價下,利潤率將下降50%以上。”FTI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
分析認爲,雖然提案中的完全國有化的可能性很小,但激進的新礦業權利金法案實施的計劃要大得多。它可能“將智利的稅收制度推向類似徵收,尤其是銅價保持在4美元/磅的情況下,這就是75%的稅率”。
結論是智利將成爲銅礦開採稅賦最重的國家,企業將被迫重新考慮目前和未來投資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