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海亮有色智造工業園項目在諸暨現代環保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舉行了隆重的開工儀式。該項目採用海亮自主專利研發技術,具有自動化、智能化、環保低能耗等優勢特點,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標志着海亮將傳統制造升級爲智能制造。對推動浙江省有色金屬加工業向綠色、集約、智能、高端、國際化方向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出席儀式並宣布項目開工。紹興市、諸暨市領導徐國龍、陸維、徐良平、王芬祥、姚漢鬆、郭浩良、宣方樂、孟國鋒、朱紅偉以及海亮集團馮海良、馮亞麗、曹建國、朱張泉等出席儀式。
海亮自主專利應用 傳統制造升級智能制造
海亮有色智造工業園總投資達61.28億元,計劃用地1000畝。根據規劃,園區將分三期實施:一期計劃新上“年產40萬噸銅及銅合金棒材智能化節能減排移地改擴建項目”,預計在2019年12月竣工交付; 二期計劃新上“年產15萬元噸精密鋁材建設項目”,預計在2021年6月竣工交付;三期計劃新上“有色金屬加工領域上下遊延伸項目及創新實驗平臺建設項目”,預計在2022年12月前全部竣工。
全線建成後,園區生產線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裝備具有自動化、智能化、低能耗等特點,工藝具有清潔、短流程、智能化控制技術等特色,產品具有精密、環保、零缺陷等優勢,符合國家有色金屬加工產業發展戰略與低能耗發展要求。
“海亮有色智造工業園建設,是我們實現成爲有色材料智造國際巨匠的企業願景,邁進的堅實一步。”朱張泉在奠基儀式上介紹,該項目跨出產品端、跨出應用端將傳統制造升級爲智能制造,是海亮集團的重大戰略性項目。
覆蓋客戶領域擴大 快速抵達行業至高點
從銅加工行業特點看,從傳統制造跨越到智能制造的最顯著價值在於,以當今最新的裝備、技術建設新的智能生產線可快速抵達行業至高點。航空航天類精密銅棒、汽車制造精密合金管棒、熱交換銅合金管、艦船用大口徑白銅管、電子通訊銅配件這樣的高、精、尖產品,手工生產會給質量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銅加工行業的自動化勢在必行,智能化制造成爲了保障產品質量的有效手段。
從銅加工行業趨勢看,從傳統制造跨越到智能制造的最顯著價值確實是以當今最新的裝備、技術建設新的智能生產線可快速抵達行業至高點。經過近年的努力,海亮集團在銅管、銅棒等產品的關鍵工藝機器換人方面已初見成效。在此基礎上升級鍛造的海亮有色材料智造園,不僅能顯著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產品成本、減少能源消耗、改善環境質量。還可淘汰行業落後產能,加快產業升級,對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更爲有利,對社會的節能減排也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除了生產環節,“智造”的價值還體現在產品應用領域。該項目建成後,海亮集團有色材料制造產業板塊產品覆蓋客戶領域將得到擴大,在保持原有客戶供應能力基礎上,將大幅增加通訊、汽車、家電、燃氣竈具、水暖衛浴、閥門等行業客戶的優質產品供應能力。
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推動紹興工業進程
海亮集團有色材料制造產業板塊目前擁有總資產200億元,淨資產79.07億元,員工7100餘人,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298.16億元。近年來,在“有色材料智造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目標指引下,海亮集團圍繞“有色材料智造2025”發展戰略,在全球範圍內對自身的銅加工產業進行了戰略布局,並已在浙江、上海、安徽、廣東、成都、越南、泰國、美國等十個國內外地區建立了生產基地。
以銅加工爲主的有色金屬加工是諸暨工業的拳頭行業、優勢產業,起步早、基礎實、發展快,在業界有分量,在行業有地位。海亮集團發端於銅加工,專注於銅加工,是銅加工行業精細化管理標杆企業,是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表率企業,連續多年保持着領先同業的利潤增長能力,爲發展、壯大諸暨有色金屬加工產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該項目的建成對帶動相關產業、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將發揮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