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屯礦業(600711)2021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報告期內,公司致力於有色金屬資源的開發利用,尤其是新能源電池所需的有色金屬資源,重點聚焦鎳、鈷、銅、鋅金屬品。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加快壯大包括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發展等新興產業戰略的指導以及“一帶一路”的倡議下,公司進一步優化海外布局、不斷完善在能源金屬領域的布局,緊緊圍繞能源金屬鎳、鈷、銅,不斷注入優質資產、擴張業務規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爲273.46億元,同比增長17.70%,公司歸母淨資產爲119.30億元,同比增長11.71%;2021年度實現營業收入452.37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31億元,同比增長1,645.6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6.51億元,同比增長378.03%報告期內,圍繞公司既定的戰略目標,公司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一)深化戰略布局,落地規劃項目,提高業務質量(1)金屬冶煉及深加工業務報告期內,公司金屬冶煉及深加工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1.20億元,同比增長115.54%,實現毛利39.03億元,同比增長226.83%。報告期內,公司在產項目爲友山鎳業年產3.4萬噸鎳金屬項目,剛果(金)CCR年產30,000噸陰極銅、3,500金屬噸粗制氫氧化鈷項目,科立鑫年產4,500金屬噸四氧化三鈷項目和四環鋅鍺年產22萬噸鋅錠、40噸鍺回收冶煉項目。全年生產鎳金屬3.94萬金屬噸,銅4.05萬金屬噸,鈷產品10,523.47金屬噸,鋅產品24.43萬金屬噸,鍺產品6.4金屬噸。同時,公司剛果金CCM年產30,000噸陰極銅、5,800噸金屬噸粗制氫氧化鈷項目已於2021年底投產試車,未來將進一步提升公司的銅、鈷產能。(2)有色金屬採選業務報告期內,公司礦山採選業務主要開展主體爲埃瑪礦業的鉛鋅礦、華金礦業金礦。2021年主要礦山實現銷售收入2.89億元,同比下降8.77%,毛利爲1.32億元,同比增長1.70%。報告期內,公司積極推進卡隆威銅鈷礦山項目建設,卡隆威礦山項目已擁有資源量爲礦石量1,346萬噸,儲量爲銅金屬量30.2萬噸,平均品位2.7%,鈷金屬量4.27萬噸,平均品位0.62%,該項目處於中非剛果(金)-贊比亞巨型銅成礦帶的西緣,找礦前景良好。公司在雲南的礦山恆源鑫茂鉛鋅礦和大理三鑫銅鈷礦仍然處於礦山建設前期階段。(3)有色金屬貿易及其他報告期內,公司有色金屬貿易主要爲有色金屬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提供礦產品原材料採購、金屬產成品購銷,以及金屬產業鏈上各項服務。報告期內,公司貫徹了縮減貿易業務規模的戰略,有色金屬貿易實現營業收入304.39億元,同比下降5.35%。實現毛利2.38億元,同比增長60.78%。(4)服務及其他報告期內,公司服務及其他實現營業收入0.2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8.02%。此業務爲歷史存留業務,正在逐步退出。(二)加強自主研發創新,拓展材料制造,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公司2016年開始布局鎳、銅、鈷等能源金屬,主營業務及利潤來源逐步由基本金屬業務向能源金屬聚焦。報告期內,秉承創新技術理念,公司進一步發揮自身資源、技術和團隊優勢推進貴州新能源項目、印尼盛邁鎳業項目建設。報告期內,公司自主研發鋅冶煉端渣料的側吹系統以及在硫化鎳精礦冶煉端高冰鎳的側吹系統,爲貴州新能源項目的集約化、降本增效提供強有力支撐。基於公司已進行的工業試驗及累計的經驗基礎,公司投建項目的落地,未來公司能源金屬項目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在此基礎上,公司將進一步向下遊電池材料拓展,跟隨鋰電材料高速增長的行業步伐,擴大業務版圖,力保行業優勢地位。(三)提升管理水平,深化戰略合作,實現共贏多贏報告期內,行業普遍受疫情影響,公司積極應對疫情帶來影響,提升管理水平,保障員工人身安全及公司生產經營。公司下發疫情防控政策並督促各子公司堅定落實執行,重視保障全體員工安全,堅持“以人爲本”;面對海外疫情可能造成的運輸影響,公司進行預判並作出相應安排,疫情以來公司嚴格把控庫存量排除庫存積壓風險,與剛果(金)、印度尼西亞當地車輛保有量高的大公司合作,做好提前預定船艙的準備,現場配有專門人員負責保持與公司溝通的時效性,保障生產經營平穩進行。公司將緊緊圍繞鎳鈷銅等能源金屬,堅持上控資源、下拓材料的戰略路線加速鎳鈷銅資源端的規模擴大,優質高效地完成項目建設分類任務及既定目標;與行業內優質企業進行下遊電池材料端的合作與拓展,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實現共贏多贏。
二、報告期內公司所處行業情況
新能源行業是新經濟成長勢力的代表力量,是最近五年全球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也是全球各國競爭新能源革命主導權的主戰場。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和滲透率不斷提高,根據中汽協數據,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爲354.4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增長159.5%和157.5%。從全球來看,2021年以歐洲、美國爲代表的海外電動車市場迅猛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帶動了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需求量的攀升,三元材料電池由於各方面性能的綜合優勢,成爲高端汽車的標準配置,出貨量持續攀升。在三元材料高鎳化趨勢下,電池用鎳的需求快速增長。未來在高鎳三元快速發展和4680電池技術大規模運用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硫酸鎳及上遊鎳材料的需求將保持高速增長。與此同時,受疫情的持續影響,居家辦公和在線學習很大程度的拉動了PC的市場需求。5G技術的推廣將對電池帶電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拉動含鈷鋰電池市場的需求,未來隨着5G技術的更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這些終端產品在鋰電池消費中將維持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隨着電池廠、材料廠進一步推進大規模擴建項目,新能源電池已經開始從GWH時代向TWH時代發展,公司將緊緊圍繞着鎳、銅、鈷新能源金屬,上控資源,下拓材料,打開業務規模快速增長的空間,努力成爲新能源資源行業最具成長性和競爭力的企業。
三、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業務情況
(一)主要業務公司致力於有色金屬資源的開發利用,尤其是新能源電池等所需有色金屬資源,重點聚焦於鈷、鎳、銅、鋅金屬品種,主要業務類型爲金屬冶煉及深加工業務,有色金屬採選業務,有色金屬貿易及其他,服務及其他。(二)經營模式(1)金屬冶煉及深加工業務:公司主要聚焦於資源礦產國剛果(金)和印度尼西亞,在礦產國鎖定礦產資源。在剛果(金)把銅鈷原礦通過電解和溼法工藝,冶煉加工成陰極銅和粗制氫氧化鈷,在印度尼西亞把紅土鎳礦通過RKEF工藝加工成鎳鐵,並且計劃最終生產成高冰鎳;在國內,公司在廣東省珠海市及陽江市,把粗制氫氧化鈷及其他鈷原料經過回轉窯,深加工成四氧化三鈷和硫酸鈷。鋅鍺冶煉方面,公司在四川省雅安市用電解工藝冶煉鋅,並同時生產鍺,以及綜合回收多種稀貴金屬。公司目前擁有CCR項目,設計產能爲年產30,000噸陰極銅,3,500金屬噸粗制氫氧化鈷項目;CCM項目,設計產能爲年產30,000噸陰極銅,5,800金屬噸粗制氫氧化鈷項目;友山鎳業,設計產能年產3.4萬金屬噸高冰鎳項目;珠海科立鑫,設計產能年產4,500金屬噸四氧化三鈷項目;四環鋅鍺,設計產能爲22萬噸鋅錠、40噸鍺回收冶煉項目。(2)有色金屬採選業務:有色金屬精礦的生產過程主要分爲採礦和選礦兩個流程,採礦方面,公司根據資源賦存條件確定合理的產能規模、年生產計劃、出產品位和回收率標準。選礦方面,公司運用成熟的選礦技術,金屬礦石開採出來後,一般經過破碎、磨礦、選礦等工藝,成爲可以滿足冶煉或其他工業加工要求的精礦。報告期內採選業務主要開展主體爲埃瑪礦業的鉛鋅礦、華金礦業金礦。公司位於剛果(金)的卡隆威銅鈷礦山,擁有資源量爲礦石量1,346萬噸,儲量爲銅金屬量30.2萬噸,平均品位2.7%,鈷金屬量4.27萬噸,平均品位0.62%,目前正在推進卡隆威年產陰極銅30,028噸、粗制氫氧化鈷3,556.4噸(金屬量)採冶一體化項目的建設。(3)有色金屬貿易及其他:主要爲國內外有色金屬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提供金屬礦粉、金屬錠、礦產品等的購銷服務。公司在有色金屬貿易行業沉浸多年,在國內國際有着深厚的業務基礎,立足於上海,廈門等貿易港口城市,往內拓展國內礦山和冶煉企業,往外拓展非洲,東南亞等地礦產品企業,掌握行業信息,促進公司資源業務的穩步發展。同時,爲了進一步明晰公司主業,公司決定在未來對有色金屬貿易業務進行戰略性縮減。(4)服務及其他:向金屬產業鏈各環節客戶提供涵蓋地質勘探、資源價值評估、庫存管理及價格管理、融資租賃等配套服務。隨着公司發展重心在鈷、鎳、銅、鋅有色金屬資源上,這部分業務公司正在逐步退出中。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1、戰略優勢:圍繞能源金屬鎳、銅、鈷,上控資源,下拓材料,已經實現了從資源到材料產業一體化的布局,爲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資源優勢:在中非剛果(金)-贊比亞巨型銅成礦帶的西緣掌握銅鈷礦權總面積超過340平方公裏;公司在產的印尼友山鎳業項目及贊比亞穆納裏項目合計擁有4萬噸/年鎳金屬量產品。3、技術優勢:依託成熟的技術開發體系以及持續的研發投入,公司在能源金屬的資源儲備與開發、材料制造等方面擁有核心技術與應用能力。4、人才優勢:基於對公司核心價值觀和產業願景的高度認同,聚集了一批涵蓋地質勘探、礦山開發、材料制造、運營管理、市場研判、風險控制等領域的專業人才,形成了一支強凝聚力、高執行力的運營團隊,其綜合能力在疫情期間海外項目的生產建設有序高效開展得到了充分展現。5、協同優勢:公司主營的鎳鈷材料以及公司控股股東旗下盛新鋰能(002240)主營的鋰鹽材料,是鋰電材料生產所需最重要的能源金屬。公司將利用好這一獨特優勢發揮協同效應,更好地爲下遊鋰電材料企業提供一體化原料市場供應服務,體現更強的競爭力。
五、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公司
2021年度實現營業收入45,236,733,111.23元,同比增長15.29%,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31,454,101.89元,同比增長1,645.6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651,065,479.20元,同比增長378.03%
六、公司關於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在全球碳中和、碳達峯的政策推進下,新能源汽車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非常重視,提出了衆多高強度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產業政策。不僅是我國,衆多歐美國家也頒布了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各項政策,大型車企紛紛公布了停止燃油車生產的確切時間。在政策的引導下,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了黃金的發展時期。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上下遊產業鏈企業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同時也對新能源汽車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的動力電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元材料因能量密度、輕量化和低溫性能等方面的優勢,在中高端乘用車的市場佔有重要地位,鎳、鈷作爲三元電池必備的原材料,亦將出現快速增長的態勢。(二)公司發展戰略(1)堅持上控資源理念,增強可控資源優勢公司將堅持上控資源戰略,未來三年通過勘探、並購、建設、合作開發等方式進一步提升能源金屬鎳、銅、鈷資源控制量,充分匹配公司下遊材料加工制造業務擴張需求,保障公司能源金屬業務綜合比較優勢可持續。(2)聚焦能源金屬,拓展材料制造公司2016年開始布局鎳、銅、鈷等能源金屬,主營業務及利潤來源逐步由基本金屬業務向能源金屬聚焦,公司預判未來三年電池能源金屬材料需求將持續高速增長,將依託自身資源、技術和團隊優勢拓展投資建設電池材料項目,優化業務模式,提高發展效率。(3)強化科技創新、自主研發能力建設秉承創新技術理念,公司將在能源金屬材料科學技術領域加大研發力度,匹配公司業務拓展。(4)深化戰略合作,實現共贏多贏公司將繼續拓展和深化與青山、華友、廈鎢、中創新航等能源金屬、電池材料及新能源電池行業頭部企業的全方位合作,在資源控制、材料制造、技術研發、市場研判等方面形成更強的市場競爭力。(三)經營計劃2022年,公司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上控資源,下拓材料”戰略,緊緊圍繞着能源金屬,努力促進現有項目的保產,增產,擴產;高效,高質量實施在建項目的建設進程,在未來兩年實現橫向規模擴大和縱向產業鏈延伸雙線的快速增長。能源金屬方面:1、穩定確保友山鎳業4萬噸鎳金屬量持續達產。重點建設盛邁鎳業年產4萬噸鎳金屬鎳資源冶煉項目。積極圍繞着鎳資源,拓展新的資源項目,進一步擴大鎳資源儲量和產量;2、確保剛果(金)CCR項目保質保量生產,努力完成CCM產量爬坡,全年CCR和CCM合計達到5.5至6萬噸銅產量,9000至10000噸鈷產量;2022年內,努力完成卡隆威3萬噸銅,4000噸鈷採選一體化項目建成投產;進一步規劃卡隆威項目擴產,促成FTB探礦取得階段性成果;3、穩定經營四環鋅鍺,穩定提高鋅、鍺金屬產量,重點投入力量加強對貴金屬,稀有金屬的綜合回收,重點加強管理控制成本,提高項目高質量運營。電池材料方面:1、在去年技改成果的基礎上,開發高端3C前驅體四鈷產品,確保高端產品獲得下遊領先企業認證,規模量產交付,高端產品產量不低於3000噸;2、重點推進貴州年產30萬噸硫酸鎳,30萬噸磷酸鐵,1萬金屬噸含鈷電池材料在建項目。力爭2023年上半年完成前端工序,以及一期15萬噸硫酸鎳產能建成投產。同步盡快啓動二期建設;3、深化與主流電池材料廠商,電池生產制造廠商深度合作,落地三元前驅體項目。(四)可能面對的風險1、金屬價格波動的風險鎳、鈷、銅、鋅等金屬品種的價格波動及供需關系變化將對本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重要影響。爲了避免因金屬短期大幅度波動造成對公司盈利的影響,公司將通過適當的期貨市場套期保值來鎖定收益,穩定盈利水平。2、海外經營的風險公司在剛果(金)擁有在產項目CCR、在建項目卡隆威和CCM三個銅鈷項目,在印度尼西亞緯達貝工業園投建的年產3.4萬噸鎳金屬量高冰鎳項目也已進入運營期,同時公司擁有贊比亞南部的穆納裏鎳礦的租賃權。隨着海外拓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公司可能面臨由於文化差異、法律體系差異、勞資矛盾、溝通障礙以及海外業務管理等因素帶來的風險。上述風險均可能對公司海外經營產生不利影響,公司將積極參與海外業務的經營和管理,培養和引進國際化的人才隊伍,提高經營管理團隊的綜合能力,梳理和完善管控流程,防範海外經營風險。3、匯兌風險公司的境外業務用外幣結算,外匯價格的波動也給公司經營帶來一定的不確定風險。公司擁有一支專業的國際業務團隊,利用好境內外息差能有效規避匯兌風險,甚至還能帶來收益。4、安全環保風險隨着國家對企業安全環保標準的不斷提高,也將給公司的生產經營帶來一定的挑戰。公司將一如既往的堅持“安環高標準,事故零容忍”理念,將安全環保放在企業生產經營重中之重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