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匯率出現連續波動的走勢,其中,人民幣離岸匯率從4月18日的6.372波動至5月12日的6.8,幅度達到6.3%,在岸匯率同期從6.363波動至5月12日的6.7651,幅度達到6%。
今年以來,美元指數上漲8.8%。對比來看,同期,歐元貶值8.2%,日元貶值12.88%,韓幣貶值7.93%,而盧布年初至今對美元升值1.8%,澳元對美元貶值2.4%。從總體來看,由於今年全球通脹,除美國之外的發達經濟體貨幣貶值普遍較大,而能源材料出口國普遍幣值較強。中國作爲原材料進口需求大的貿易大國,在美元快速升值的背景下,本身已面臨壓力。
人民幣匯率與銅價的歷史復盤
人民幣匯率一般和銅價呈現反向關系,即人民幣貶值階段,銅價傾向於下跌;人民幣升值階段,銅價傾向於上漲。
2015年,我國匯率改革後,人民幣貶值,銅價下跌。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表示,央行不再指導制定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而是將人民幣定價權交給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由市場的供求決定人民幣匯率的定價。人民幣匯率持續從6.2貶值到6.76,在此期間,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價從5293美元/噸下跌至4689美元/噸,並在此後創下4318美元/噸的歷史低位。當時還發生了嘉能可公司銅減產等事件,銅供應過剩,需求深陷通縮危機。2015年底,美國也在三輪QE退出後第一次加息。
2016年末,人民幣貶值,銅價上漲。2016年四季度,人民幣從6.69貶值到6.99,銅價從4789美元/噸上漲至5516美元/噸。2016年末,美國推出一系列基建措施,而中斷一年的美聯儲加息進程在2016年底重啓,從而出現大宗商品價格和美元一起上漲的狀態,人民幣也相應表現爲貶值。
2018年,中美兩國貿易摩擦初期,人民幣貶值,銅價下跌。2018年初,全球貿易摩擦增多。我國貿易順差在2018年大幅衰減,經常賬戶盈餘減少疊加國際資本流動,人民幣持續貶值,從2018年3月初的6.329至2018年11月初的6.98。同期,銅價從6930美元/噸下跌至6000美元/噸,跌幅高達13.4%。2018年,美聯儲加息4次,全球流動性收縮使銅需求階段性收縮,銅供應再度過剩。
2020年,受疫情影響,人民幣升值,銅價上漲。2020年初,全球新冠疫情突然出現,在疫情初期,中國採取了堅決的疫情防控措施,保留了較爲正常的生產能力。相比之下,歐美在政策層面略顯遲緩,疫情對供應面衝擊較爲明顯。與此同時,歐美採取了極端寬鬆的貨幣政策,應對疫情對經濟衝擊,從而全球經濟呈現出需求旺盛(特別是歐美外需),銅供給不足的局面。供應鏈較爲正常的中國承擔了主要的生產職能,持續增長的貿易順差,推動人民幣匯率上升。人民幣離岸匯率從2020年4月初的7.092升至2021年底的6.364,同期銅價從4898美元/噸漲至9755美元/噸。在此期間,全球貨幣寬鬆,通脹格局加深,外需旺盛。全球銅礦供應格局緊平衡,銅庫存處於歷史絕對低位。
從歷史數據來看,人民幣匯率與銅價保持負相關關系,但在某些階段則呈現正相關關系(2016年四季度)。從最基本的邏輯關系出發,人民幣匯率走勢和銅價走勢之間是主次關系。其原因在於中國對銅需求影響大,銅進出口貿易在中國進出口貿易當中佔比較小。2021年,我國進出口總額爲39.1萬億元,銅進出口總額約爲0.7萬億元。人民幣匯率與銅價之間的聯動關系,最基本的體現爲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中銅分項的影響。
人民幣波動直接引發套利關系調整
人民幣匯率變化,直接影響國內外銅價的相對價格。當前,人民幣採取非固定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會導致LME和滬銅套利關系的重新調整。在LME期銅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滬銅價格根據新的美元和人民幣比價關系作出調整(滬銅上漲以抵消人民幣貶值)。在滬銅價格變化後,套利關系立即恢復,所以,滬銅價格對LME銅價的反作用可以不予考慮。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民幣貶值,意味着拋出人民幣操作將從中受益,而在國內市場買入銅,相當於銅多頭搭配人民幣空頭,順應了價格變化方向。
人民幣貶值初期,計價效應會直接影響進出口貿易。中國是銅的主要進口國,除了常見的精煉銅,還有大量的廢銅、銅精礦、粗銅等原料通過進口貿易的方式進入國內。在其他價格沒有變化的前提下,短期人民幣匯率的大幅貶值,直接提高了銅現貨進口成本,廢銅、粗銅、銅精礦的進口貿易也同樣隨着人民幣貶值而被抑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2021年,我國消費精煉銅1462萬噸,佔全球需求總量近55%。而產自我國的銅原料,銅礦只有179.2萬噸、廢銅248萬噸,總計427.2萬噸,每年中國從國外以各種形式進口的銅金屬量超過1000萬噸。人民幣匯率對中國銅進口的抑制,就表現爲對全球銅需求的打壓,所以美元計價的銅價(LME銅價)主要表現爲下跌。
刺激國內下遊出口帶來需求提振
人民幣貶值經過更長時間的傳導,增強國內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在短期內,由於生產和貿易環節的訂單延續,進出口數量很難快速調整,人民幣貶值很難引起貿易數量的快速變化,但隨着時間推移,人民幣貶值帶來的進口抑制和出口條件改善開始顯現(出口商品以外幣計價相對廉價,競爭力提升)。銅消費終端有相當一部分是出口佔比較高的行業,典型的就是白色家電。2021年,家用空調總銷量1.52億臺,其中,外銷總量6789萬臺,佔比高達44.7%;2021年,中國冰箱銷售總量爲8643.3萬臺,其中,出口量爲4378.6萬臺,佔比高達50.7%。此外,新能源汽車、光伏產品的出口近年來保持高增速,出口量快速提升。人民幣貶值通過提升這些產品出口競爭力,有助於在中長期改善國內終端需求。
從國際資本的全球資本配置角度來看,人民幣匯率變化主要從風險偏好和預期兩個層面引導資本配置,進而影響銅價波動。在人民幣貶值的階段,一般美元處在強勢期,其他新興經濟體,包括“金磚國家”匯率多呈現同步貶值傾向。強勢美元,意味着全球流動性的邊際收縮傾向,處於回調的人民幣匯率,一般代表了新興國家的需求狀態。因此,一旦形成人民幣貶值預期,資本市場會對流動性收縮和風險偏好下降有所反應,即拋出非美元資產和風險資產,銅正是典型的風險資產。
銅市場展望
從總的來看,近期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反映了市場對貿易賬戶和國內需求的擔憂,也反映了非美經濟體在強勢美元的衝擊下,匯率承受了一定的壓力。人民幣匯率貶值,影響進出口和預期變化以及資產配置傾向,導致短期銅價持續下跌。
從上遊來看,銅礦供應較2021年初最緊張狀態時有所緩解。銅精礦加工費從2021年初的絕對低位31美元/噸,上漲至近期近80美元/噸的歷史中值(上一個歷史峯值是2013年的130美元/噸)。近兩年,歐美大型礦業公司受南美洲國家政治動蕩影響,對銅礦的資本投入持謹慎態度。今年一季度,智利銅礦產量已經顯著下滑。祕魯受到通脹影響,當地社區居民幹擾銅礦正常生產的事件增多。
銅冶煉廠生產積極性極高,高銅價、高硫酸價格、銅加工費反彈,都提高了冶煉廠的生產積極性。今年以來,上海疫情對銅行業影響較大,華東地區運輸物流受到很大影響,下遊廠商普遍保持較低庫存水平。國內社會庫存保持較低水平,偏低的庫存水平,使銅價處於低位時會受到較強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