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銅工業生產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產業鏈不斷完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銅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加大。同時,我國銅工業發展過程中結構性矛盾也日益凸現。礦產資源短缺、冶煉產能明顯大於礦山資源的保障能力等結構性問題還未得到有效解決,這制約着我國銅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成爲世界精煉銅生產及消費第一大國。2002年,我國精煉銅消費量超過美國,成爲最大的精煉銅消費國;2006年,我國精煉銅產量突破300萬噸,超過智利,成爲世界第一精煉銅生產國。2016年,我國精煉銅產量達到845.4萬噸,比上年增長6.1%,新世紀以來年均增長12.0%,“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1.9%;精煉銅消費量達到1050萬噸,比上年增長6.1%,新世紀以來年均增長11.2%,“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7.7%。
2016年,我國全銅消費量1189.0萬噸,比上年增長6.6%;全銅人均年消費量8.6千克,比上年增長6.0%。
新世紀以來我國銅資源保障能力提升,但進口依存度仍超過70%。我國淨進口的銅資源包括銅精礦金屬量、粗銅及精煉銅金屬量、再生銅金屬量、淨進口銅材含銅金屬量。2016年,我國淨進口的各種銅產品折銅金屬量約989萬噸。2016年國產銅精礦金屬量185萬噸,國內回收再生銅約180萬噸,兩項合計國內的銅資源爲365萬噸。2016年,我國可供使用的銅金屬量爲1354萬噸,其中國內銅資源佔供應量26.9%,較2015年下降0.5個百分點;進口銅資源佔供應量73.1%,較2015年提高0.5個百分點。
銅礦資源保障力也有所提升。2016年,我國進口的銅精礦金屬量佔國內銅精礦供應量的比重爲72.1%,但中國企業在境外投資獲得的銅精礦金屬量佔國內銅精礦供應量的比重爲7.5%,國產銅精礦金屬量佔國產供應量的比重爲27.9%。若將中國企業在境外投資獲得的銅精礦金屬量在內,銅礦產資源保障力也有所提升。
銅行業發展及運行狀況
銅行業總體呈現出生產平穩運行,價格振蕩上漲,效益持續向好的態勢,但是,資源短缺、創新不足、融資困難等結構性矛盾仍尚未根本解決,產業發展持續向好的基礎有待進一步鞏固。2017年前10個月,我國精煉銅產量737.1萬噸,同比增長6.3%;銅精礦金屬量141.6萬噸,同比增長4.5%;銅材(包括企業之間重復統計)產量1635.5萬噸,同比增長3.3%。前10個月,國內市場銅現貨平均價爲48388元/噸,同比上漲32.1%。1—10月,我國未鍛軋銅及銅材進口額爲245.1億美元,同比增長14.9%;進口量爲376萬噸,同比下降7.8%。其中,10月份進口量33萬噸,環比下降23.3%。1—10月,我國銅精礦進口額爲203.3億美元,同比增長23.0%;銅精礦進口實物量爲1393萬噸,同比增長2.9%。其中,10月進口量137萬噸,環比下降6.8%。1—9月,1742家規模以上銅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82.1億元,同比增長36.8%,佔規模以上有色金屬企業實現利潤的22.1%。其中,銅採選企業實現利潤53.1億元,增長139.6%;銅冶煉企業實現利潤113.1億元,增長37.6%;銅加工企業實現利潤215.9億元,增長23.4%。
中色銅產業月度景氣指數在“正常”區間運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發布的2017年10月中色銅產業月度景氣指數爲33.40,較上月下降0.42個點,近5個月首次出現小幅回落,但仍在“正常”區間運行。
2017年10月,在構成中色銅產業月度景氣指數的9個指標中,LME銅結算價位於“偏熱”區間;進口量指數、投資總額、房屋銷售面積、生產指數、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位於“正常”區間;M2、電力電纜位於“偏冷”區間。
發達國家影響銅消費的參考因素
美國銅的消費結構及銅循環利用情況,具有重要的借鑑之處。美國是20世紀世界上最大的銅消費國和銅循環利用國,美國銅終端消費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築業、電氣和電子設備制造業、工業機械和設備業、交通運輸設備業、消費品和普通產品業。2000年,美國銅消費總量及人均消費量出現拐點,但仍是世界上重要的銅消費大國。2000年美國人均銅消費量達到15.1千克,2006年雖回落到12千克,但仍大大高於2015年我國人均消費量不足8千克;2006年美國銅消費總量中直接使用的廢雜銅所佔比例達到30.7%,1986年至2006年美國年均直接使用的廢雜銅超過100萬噸左右,年均所佔比例爲28.2%,是世界上直接使用的廢雜銅最多的國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提高銅資源的利用效率,將是解決我國銅資源約束問題的有效途徑。
銅消費增長的水平同GDP增長密切相關。1978年至2015年,我國銅消費增長的水平同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線性相關系數在0.9左右。1986年至2006年,美國銅消費量的變動趨勢與該國GDP的相關系數也是在0.9左右。新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國GDP年均增長10.5%左右,這個時期我國銅消費總量年均增長9.4%。
我國銅需求量及人均銅消費量仍呈增長態勢
銅作爲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原材料,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電力、信息、交通、機械、建築等領域的應用持續增長。未來5—10年,我國城鎮化仍處在快速發展階段,國民經濟各行業對銅的需求還會進一步增加。
我們的預測在未來5—10年,我國銅需求可能達到峯值,然後進入平臺期。初步判斷2020年、2025年及2030年我國全銅需求總量分別爲1400萬噸、1450萬噸和1450萬噸。其中,精煉銅需求量分別達到1300萬噸、1300萬噸和1250萬噸。我國精煉銅需求量可能在“十四五”期間達到平臺期,並出現拐點。未來5—10年,我國人均銅消費量仍呈增長態勢,但達到10千克/人·年左右就可能進入平臺期。人均銅消費量預測推薦值是:2020年達到10.07千克左右,2025年達到10.21千克左右,之後可能會出現拐點。2020年至2030年人均銅消費量總體上可能會維持在10千克左右。
對策措施
夯實礦業基礎,提高資源保障能力。提高資源保障能力,一是要以“立足國內、強化公益、依靠科技、加強管理”的有色金屬礦業發展的基本工作思路爲基礎。銅產業將緊密圍繞着國家找礦行動,通過實施促進礦業發展工程,以國內短缺的銅礦產資源爲重點,加快境外資源基地建設,提升銅產業資源保障能力。二是要通過實施境外資源開發工程,依託具有國際化經營能力的骨幹企業,建立與資源所在國利益共享的開發機制,在周邊國家、中部非洲、拉丁美洲等資源豐富的國家或地區,形成一批境外銅礦產資源基地,增強我國企業對全球資源的控制力。三是要積極開發城市礦產資源。當前我國有色金屬廢料儲存量開始進入持續增長階段。建立國內再生金屬回收體系,國內廢料將成爲再生銅產業最重要的原料來源。
由傳統銅材料逐步向高端銅材料的轉變,佔據未來競爭制高點。在擴大銅材料應用方面,圍繞高強高導電材料、高速列車用銅材、電動汽車用銅材、環境保護用銅材、高散熱用銅材、電連接用銅材等開發和應用,爲主攻方向。如高速列車接觸線、集成電路引線框架、光伏銅帶、電聯接帶、壓延銅箔、內螺紋管、外螺紋管、高翅片管、海水淡化加熱管、環保衛浴用硅磷黃銅棒、特種超細漆包線、銅包鋁線、銅包鋁管、鋁包銅管、銅包鋁復合導電排等。在緊密結合市場和科學技術發展需求中,傳統銅材料需要逐步完成向現代銅材料的轉變,向高精度、高性能、環保、節能方向發展。實施產業向高端發展,形成若幹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聚集的精深加工產業生產基地,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國家重大工程的需求,佔據未來競爭的制高點。
進一步加強銅期貨市場提升企業質量效益的助推作用。隨着中國經濟地位的日漸提高,以銅等有色金屬期貨爲代表的國內交易品種的定價能力正在日益增強;國內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交割規則進一步與國際接軌、交易規模逐步擴大,中國銅期貨市場的定價能力逐漸打破現有的歐美市場壟斷格局,形成多方角力的新國際定價體系。目前,上海有色金屬期貨開盤價已經成爲全國現貨市場定價的依據,有色金屬企業在制定購銷合同或定價過程以及庫存管理環節中,也越來越多地利用和參考國內尤其是上海有色金屬報價。隨着我國銅生產、消費大國地位的鞏固,國內期貨交易所和銅生產貿易企業應共同研究,以進一步加強期貨市場對提高企業質量效益的助推作用。
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產業綠色發展。銅產業發展要擺正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關系,旗幟鮮明地宣傳綠色發展理念。嚴格準入條件,優化產業布局,禁止在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需要特殊保護的地區,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居民集中區等對環境條件要求高的區域內新建、改建、擴建增加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項目。嚴格控制資源、能源、環境容量不具備條件地區的銅冶煉產能。按照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支持建設若幹資源基礎雄厚、產業鏈完整、特色鮮明、資源高效利用、環境友好的有色金屬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大力推廣安全高效、能耗物耗低、環保達標、資源綜合利用效果好的先進生產工藝,切實從源頭防控重金屬污染。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加強重金屬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鼓勵企業在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進行深度處理。
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促進原料大國向材料強國的轉變。當前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改變或正在改變許多傳統行業的發展格局,深刻地影響到國民經濟、社會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銅產業,有效地推進兩化融合是我國銅工業由大變強的重要支撐。一是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提升銅企業競爭力和話語權。二是推進兩化融合,提升產業經濟和社會效益。三是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提高科技創新力,促進我國由銅工業原料大國向新材料強國的轉變。
進一步開展銅等有色金屬消費發展趨勢預測研究,提升預測預警水平。隨着我國國民經濟由持續高速增長轉爲中高速增長及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科技進步的發展,銅等有色金屬新的應用領域出現會令消費領域不斷拓寬。同時現有的應用領域也可能被替代,未來國內外市場對銅需求的趨勢及需求結構也將發生變化。因此,研究我國銅需求,以及人均銅消費量的變化趨勢,預測我國銅需求及其人均銅消費峯值及峯值期的時間的結論不是一成不變,而要根據出現的新情況適時持續進行研究,並對優化我國銅消費供應結構、預防供應短缺及產能過剩,保持銅工業的持續健康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同時對於完善銅期貨市場意義重大。根據銅的消費發展新趨勢,進一步改進完善銅期貨品種的市場結構,順應市場發展趨勢與需求,完善銅期貨市場的交易、交割等規則和制度、以及倉儲布局,進一步拓展銅期貨市場的廣度與深度,更好地爲實體經濟服務。同時,要進一步推進行業大數據應用,完善有色金屬行業預測預警體系,不斷提升有色金屬行業預測預警能力和水平,爲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爲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和企業強化科學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