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7月14日報道:短暫修復後將再度進入下行通道
2022年全球銅將整體呈現供大於求格局,經過前期大幅下跌後,下半年銅價有望企穩並迎來修復性反彈,隨後銅價將再度下行。整體上,預計倫銅運行區間在7000—8700美元/噸,滬銅運行區間在55000—66000元/噸。
在海外激進加息、經濟衰退預期較強的大環境下,下半年銅價將繼續承壓運行。供應面上,海外礦端供應整體偏寬鬆,銅精礦加工費處於高位,另外硫酸價格高企亦貢獻較多收益,下半年國內精煉銅產能或集中釋放。需求端,上半年在海外經濟下行壓力下,銅終端消費疲軟,下半年海外消費亦不樂觀,國內在穩增長政策刺激下,終端需求或有所改善,但預計增量有限。
今年上半年銅價走出了近一年的寬幅振蕩行情,其走勢大致可以分爲兩個階段。1—4月因俄烏衝突爆發,市場對俄羅斯銅供應產生憂慮,疊加原油以及周邊金屬上漲帶動,銅價逐漸向區間上限靠攏;5—6月,國內部分地區發生疫情,銅下遊需求受挫,疊加高通脹下美聯儲激進加息,市場對全球經濟衰退擔憂加劇,銅價自高位回落,並在6月跌破區間下限,結束了近一年的區間振蕩行情。
ICSG數據顯示,2022年1—4月全球礦產銅產量累計爲700.8萬噸,累計同比增長2.86%。進入2022年,全球銅礦產量繼續增長,但整體不及預期,全球第一大銅礦生產國智利銅產量因幹旱等原因出現下滑,不過祕魯、印尼、剛果(金)出現不同程度增長。2022年1—4月我國銅精礦產量累計爲55.4萬噸,累計同比增長7.39%。
從全球銅礦資本開支來看,資本開支自2013年開始回落,2017年有所增加,從資本開支到產能釋放普遍需要4年至5年的時間,2017年對應2021—2023年銅礦的投產周期。整體來看,近兩年銅礦供應將繼續增加,但中長期供給增長存在一定的投資瓶頸,2023年大概率是本輪投產周期的尾聲。據市場統計,2022年全球新擴建銅礦項目約爲112萬噸,維持在偏高水平。
據ICSG數據,2022年1—4月全球精煉銅產量累計爲844.3萬噸,累計同比增長3.22%。國內方面,2022年1—5月我國精煉銅產量累計爲440萬噸,累計同比增加3.2%。上半年國內冶煉廠集中檢修,以及部分冶煉廠意外停產致精煉銅增量不大,不過目前銅精礦加工費處於高位,疊加硫酸價格高企貢獻較多收益,在利潤驅動下,下半年國內精銅產量或集中釋放,新增產能亦集中在下半年投產。市場預計2022年我國電解銅產量爲1045萬噸,增速爲4.7%左右,新增產能約113萬噸。
數據顯示,截至7月1日,LME銅庫存爲12.7萬噸,COMEX銅庫存爲7.4萬噸,上期所銅庫存爲6.7萬噸,整體來看全球銅顯性庫存已脫離2021年底的低點,處於中等偏下水平。國內銅社會庫存爲12.64萬噸,保稅區庫存爲30.12萬噸,亦從低位回升。
終端需求方面,受制於海外經濟下行以及國內疫情幹擾,上半年銅終端需求疲弱。下半年,在國內穩增長政策刺激下,預計銅終端需求將有所改善,但全球經濟衰退預期背景下,增量或有限。
整體來看,2022年全球銅將呈供大於求格局,經過前期大跌後,下半年銅價有望企穩並出現修復性反彈,隨後將再度下行。預計倫銅運行區間在7000—8700美元/噸,滬銅運行區間在55000—66000元/噸。風險因素方面,主要關注:國內外貨幣政策動向、智利和祕魯礦業稅進展、國內需求恢復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