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銅進口盈利長時間處於虧損狀態,曾經風靡一時的融資銅現狀如何?
融資銅簡單來說就是進口來的銅,借助一張銀行遠期信用證,搖身成爲部分國內企業獲取低息資金的重要手段。而這些銅也有了一個專屬名字“融資銅”。中國國內企業通過授信銀行開立遠期信用證給境外貿易商,到單T/R (信託收據)得到貨權單證,“轉賣”其他貿易商(通常就是原境外貿易商)或通關後國內市場銷售,即期獲得相應貨款,信用證到期後再償還銀行資金,此做法給企業帶來了幾個月的流動資金,這就是所謂的融資銅、融資鋁、融資鋅、融資橡膠、融資油等等。
2008年經濟危機時此類融資模式一度非常盛行,2011年貨幣緊縮背景下,隨着人民幣跨境貿易的外擴,以及外匯核銷政策變革給“轉賣”的鬆綁,“融資銅”再出江湖大行其道於商品貿易,融資手法、結算周期、盈利模式都發揮到了極致。
融資銅的操作模式一般分爲死價操作、投機操作、敞口操作和跨市操作四種模式。
融資客在採購和銷售中均採用固定價格操作被稱爲“死價操作”,相關保值由莊家負責,融資客僅支付融資利息和相關的升水差,此類操作約佔70%。
投機操作和敞口操作則均採用“活價操作”。 投機操作中實際作價會在一個較短時間段完成,通常是利用當日盤面的波動去投機,但不影響最終融資利息和相關升水差,此類操作約佔20%。而敞口操作通常都是利用價格趨勢去單邊投機,作價間隔較長,敞口風險巨大,但同樣不影響最終融資利息和相關升水差,此類操作約佔10%。
跨市操作在實際作價中也會有“採購按LME(倫敦金屬交易所)、銷售按SHFE”(即完稅後銷售國內),如此無形中形成了一個“正套”,當然反之操作也可形成“反套”,較爲復雜,因爲涉及滬倫比價,在融資客中如此操作的非常少。
電解銅跟其它大宗商品不同,對衝工具與對衝機制都非常完善,通過莊家“套期保值”來對衝價格風險,正因如此,絕大部分融資銅風險與銅價暴跌關系不大。
高盛2013年5月發布的報告指出,融資銅的整頓堪稱中國的“雷曼兄弟事件”。高盛的統計認爲,2012年初以來中國短期外匯貸款中約10%可能與銅融資相關。更廣泛地說,近2013年的這幾年來,中國保稅區庫存與短期外匯貸款一直存在正相關關系。
SMM認爲,自青島港事件之後,外管局監管更加嚴格,銀行審批也更加謹慎,銅融資需求被大幅擠壓,而中國政府對套利交易監管逐步嚴格,進口銅逐漸回歸到消費屬性上。目前來看只有少數大企業才有能力做融資銅。近年來,由於國內冶煉廠產能大量投放,國內現貨供應相對寬鬆,因此,進口銅多爲虧損。融資需求被壓縮,電解銅自給率也在提升,從未來的趨勢上看,進口銅的需求會逐漸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