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宗商品貿易巨頭Trafigura Group警告稱,全球銅庫存已降至極危險的低水平。該公司預測,目前,銅市場的庫存可再滿足4.9天的全球消費,到年底只能滿足2.7天的消費。通過分析銅市場細分領域供需狀況,筆者認爲,2022年全球銅市場低庫存主要源自中國,其新能源領域光伏和電動車快速發展貢獻了全球銅需求的主要增量;預計銅低庫存將在2023年繼續存在。
銅市場持續低庫存現象解讀
根據統計數據,截至11月25日,國內社會庫存11.34萬噸,保稅區庫存2.66萬噸,而LME庫存9.08萬噸,COMEX庫存3.41萬噸,全球庫存爲26.49萬噸。按照國際銅研究組織(ICSG)統計的2021年全球精銅消費量折算,全球精銅日消耗量爲7萬噸,目前,銅市場的庫存只能滿足全球消費的3.8天。相較於年初,全球去庫16萬噸,其中中國保稅區去庫16.1萬噸。由於保稅區去庫主要是搬進國內,因此,本年度全球銅庫存去庫的主要力量還是來自中國。
根據對我國精銅供需平衡表的統計,1—9月份,中國市場精銅總供應較去年同期增加43萬噸,而國內社會庫存(不含保稅區庫存,因爲保稅區庫存的去庫會通過進口體現)去庫近7萬噸,雖然廢銅供應減少8.57萬噸,但依然可見今年的去庫力量主要是來自需求端。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終端耗銅分布在電力(46%)、家電(15%)、交通運輸(10%)、建築(9%)、機械電子(9%)和其他(10%)領域。2022年1—9月份,我國電力領域耗銅增量爲40萬噸。我國電力行業耗銅主要集中電網系統和電源系統,據統計,電網每投資1億元能帶動800~1000噸的銅消費,電源每投資1億元能帶動200噸的銅消費,而根據前9個月電網和電源投資數據可以計算出新增銅消費分別爲24萬、16萬噸。通過電源投資的細分數據,可以發現,1—9月份,電源投資增量主要來自太陽能領域,而根據1GW太陽能耗銅5250噸推算,1—9月份,中國太陽能裝機量增加27GW~52.6GW,太陽能領域耗銅增量爲14萬噸,與通過投資額測算的耗銅增量大體一致,由此可以判斷出1—9月份電力領域耗銅增量爲40萬噸。
1—9月份,我國家電領域耗銅增量4.7萬噸。我國家電領域耗銅主要集中在空調、冰箱、洗衣機和冰櫃領域,其中空調佔比85%。前9個月,中國家電耗銅149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4.7萬噸,空調領域貢獻全部增量,雖然冰箱和冷櫃今年產量持續下降,但空調在今年6月開始銷量同比轉正,而且夏季極端天氣也拉動了空調的產銷,從而令空調產量回升帶動了整個家電領域耗銅增加。
1—9月份,我國車市耗銅增加16.8萬噸。前9個月,我國車市乘用車大幅增長17.24%,而商用車大幅下跌32.57%。細分領域看,乘用車領域增長主要來自新能源車大增119.22%,而燃油車同比微降1.3%。單臺新能源車耗銅量較燃油車增加30~50公斤,新能源汽車產銷爆發是今年車市耗銅增加的主要推動力。
1—9月份,我國地產領域耗銅減少7.4萬噸,不過由於該領域耗銅佔比相對較小,因此減量幅度有限。另外,機械電子和其他領域每年耗銅量在125萬~130萬噸,由於該領域用銅量分散,今年這兩塊銅消費或下滑5萬~10萬噸。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今年來自房地產行業的訂單較差,而國網訂單較好,從終端耗銅量也能看出電力領域耗銅增加40萬噸,而房地產領域減少7.4萬噸。2022年,新能源車超預期增長且新能源車耗銅高於傳統車,從而使得車市耗銅增加16.8萬噸,家電在空調託底下耗銅微增。整體上可以看出,今年,銅消費在電力和車市帶動下實現正增長,而家電微增,地產貢獻主要減量。
全球銅行業供需分析及展望
2023年全球銅礦產能進入釋放高峯期,推動精銅供應繼續回升筆者觀察到,2022年銅精礦TC大幅走強,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小組(CSPT)敲定四季度銅精礦加工費採購指導價爲93美元/噸、9.3美分/磅,創2017年以來新高,銅礦市場供應充裕。根據筆者對全球128座主要礦山產量統計,預計2022年全球新增銅礦產量76.1萬噸,主要增量來自新建和擴建礦山產能釋放,智利和祕魯都有大礦投產,但產出釋放主要集中在2023年,且智利因安全事故、幹旱、勞工行動導致其2022年銅礦產出下降。祕魯也鮮有增量,主要增量來自剛果金Kamoa擴產(23萬噸)、玉龍銅礦產能釋放(17萬噸)、印度尼西亞Grasberg產能釋放(10萬噸)。
由於新建和擴建礦山的逐漸投產以及智利、祕魯在產礦山逐漸恢復生產,全球銅礦供應增量將在2023年達到高峯。根據彭博數據,2023—2025年,全球每年將新增銅礦供應量140萬、62萬、53萬噸,銅礦供應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持續增長。
在銅礦供應繼續寬鬆且冶煉廠盈利能力向好的帶動下,全球冶煉廠開工積極性進一步回升。2022年,我國新增銅冶煉產能有富冶和鼎8月份投產12萬噸、金冠銅業10月份投產8萬噸、清遠江銅將於12月底投產10萬噸、陽新宏盛在11月份投產40萬噸,累計新增產能70萬噸。加上2022年我國因爲疫情、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導致1—9月份冶煉企業開工率較去年同期降低7個百分點,或影響產量60萬噸。在中性預期下,2023年我國冶煉企業開工率回到正常水平,加上投產產能釋放,預計2023年中國冶煉廠能消化全球新增的140萬噸銅精礦,全球新增精銅產量也能達到140萬噸。
2023年全球銅需求增量預計主要來自於脫碳領域
國內電網投資在2023—2025年增量有限,目前,市場預計“十四五”期間電網計劃投資額接近3萬億元。根據2021年完成投資額4951億元、2022年計劃投資額6250億元計算,預計2023—2025年年均投資額6266億元,因此電網投資預計增量有限。
新能源領域光伏貢獻主要增量,2023年全球光伏將繼續爆發,機構預測2023年全球光伏裝機量在330—360GW,預計較2022年增加110GW,耗銅增量57.75萬噸;而風電領域根據筆者的測算,2023—2024年耗銅增量十分有限,爲2萬~3萬噸。總體來看,2023年全球新能源領域增量在60萬噸。
相關機構預計,2022年,中國新能源車銷售總量有望達到662萬輛,同比增長102%;2023年,中國新能源車銷售總量有望達到1036萬輛,同比增長56%,預計2023年中國新能源車耗銅增量接近30萬噸。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世界新能源乘用車銷售達到421萬輛,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佔59%,以此數據估算,在2023年中國新能源車在全球佔有率不變情況下,預計海外新能源車2023年耗銅增量20萬噸。總體來看,2023年全球新能源車耗銅增量在50萬噸左右。
2023年,中國地產領域耗銅量預計回升,中性預計2023年地產竣工增速恢復至10%,考慮到地產領域耗銅在120萬噸,預計2023年中國地產領域耗銅增量在10萬噸。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全球新能源領域、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以及中國房地產行業在2023年將累計貢獻增量120萬噸。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在2023年銅礦供應增量140萬噸且完全轉化爲精銅的背景下,2023年全球能實際累庫的增量估計不足10萬噸。
低庫存將在2023年繼續存在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認爲,2022年全球銅市持續低庫存主要來自中國新能源領域、光伏行業和電動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對銅市場貢獻主要需求增量,而房地產領域耗銅有所下滑,但由於其佔比相對較小整體減量有限。2023年,全球銅礦產能進入釋放高峯期,預計增量達140萬噸。在冶煉廠盈利能力向好以及開工率恢復背景下,預計2023年中國銅冶煉廠能夠消化海外礦供應增量,精銅產量增量在140萬噸左右。
從需求端來看,2023年我國新能源領域繼續發力以及地產領域恢復,預計累計貢獻需求增量120萬噸,再加上全球經濟繼續增長帶來的其他領域需求小幅恢復,2023年累庫增量將不足10萬噸。考慮到當前全球銅庫存僅25萬噸,而2023年累庫幅度有限,預計低庫存情況將在2023年繼續存在。低庫存對銅價的支撐不改,銅價下有底但向上推動力更多來自宏觀,低庫存導致的內外價差結構偏強局面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