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防疫政策逐步優化、美元指數走弱和人民幣升值提振有色金屬價格。在宏觀主導下,銅價盤面呈現震蕩上揚態勢。但短期國內產量上升,需求季節性下滑,仍將抑制銅價漲幅。需求端受疫情影響,下遊消費受抑制,疊加季節性因素,市場對後期需求信心不足;全球經濟逐步走向衰退的擔憂和美元強勢,也令外盤銅價承壓。
加工費持續走高
銅精礦寬鬆格局未變
10月份,銅精礦供應整體平穩。據SMM調研,由於附近社區的封鎖,MMG旗下的Las Bambas銅礦產量下降了70%,並被警告有完全癱瘓停產的風險。另據外電消息,智利國家銅業委員會表示,9月份,智利銅產量同比下降4.27%,至42.83萬噸。其中,Codelco產量同比下降7.92%,至12.32萬噸;Collahuasi礦產量同比下降3.5%,至4.45萬噸;Escondida銅礦產量同比增長3.51%,至8.55萬噸。不過,截至11月18日,SMM報出的進口銅精礦加工費仍然處於90.83美元/噸高位,全球銅精礦產量目前正持續處於釋放當中,因此,Las Bambas銅礦的不穩定因素對銅精礦供應格局影響有限。ICSG預計,2022年全球銅礦增速爲3.9%,到2023年,增速有望達到5.3%。
國內精煉銅產量逐漸爬升
國內銅精礦供應寬鬆,加工費指數持續上漲,此外,硫酸價格止跌反彈,促使礦產銅單噸冶煉利潤不低於1500元,可觀的利潤有利於提振電解銅冶煉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和新擴建項目的落地速度。據第三方調研得知,12月份,處於檢修狀態的冶煉企業有3家,且均集中在粗煉端,在粗銅供應緊張的情況下,或影響電解銅產量的釋放,但大冶有色的新投產項目已開始出量。整體來看,今年新增電解銅產能110萬噸,但受疫情和資金鏈影響新投產和復產項目進度不斷推遲,集中在第四季度才開始釋放,導致下半年出現了“礦鬆錠緊”現象,精煉銅產量釋放持續低於預期,但相信明年產量釋放會提速,緩解供應緊張。
國內消費將轉弱
近期,我國政府“三箭齊發”保交樓,在各省市逐步優化調整疫情防控相關措施,但北方已進入季節性消費淡季,隨着天氣轉冷,房地產、公共交通等戶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施工將受限。同時,國家電網已開始考慮明年的電力投資計劃,部分訂單或轉移至明年年初交付,因此,年底的線纜集中交貨需求不強。另外,臨近年末,部分下遊企業開始控制採購需求,有意收緊資金流,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終端消費表現。筆者認爲,12月份國內銅消費將季節性轉弱。
海外延續低庫存
截至12月初,國內電解銅社會庫存不足11萬噸,保稅區庫存約2.5萬噸,全球電解銅顯性庫存(SHFE+LME+COMEX+保稅庫)約爲21萬噸,近半個多月均出現小幅程度的增加。整體來看,國內外庫存都出現小幅累庫,低庫存對銅價的支撐將會有所減弱。隨着國內電解銅產量增加,消費走弱,電解銅社會庫存或將進入累庫周期,預計將在12月中下旬逐步顯現,若累庫兌現,基本面的強支撐邏輯將轉弱。
近期,宏觀情緒回暖,推動銅價上修。南美銅礦擾動頻發,但不改銅礦原料供應寬鬆格局。9月份,我國銅精礦進口再創單月新高,TC仍延續增長態勢,且未來大型礦山項目的陸續投產使得全年礦端預計仍將實現增長。據SMM統計,10月份,中國電解銅產量爲90.12萬噸,環比下降0.9%,同比上升14.2%。產量下滑主要因爲檢修、粗銅和冷料緊張、疫情和限電等。需求端,市場仍呈現內動力不足、政策刺激驅動爲主的結構,消費市場整體表現仍較疲軟,邊際改善緩慢。但短期來看,市場仍較擔心管控放鬆後的疫情反撲力度,樂觀情緒的釋放幅度比較有限。從中長期看,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依舊存在,銅或陷入高位寬幅震蕩,波動加劇。
(作者單位:中金財富期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