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申萬有色金屬指數四季度以來持續回落,近兩周在低位盤整築底,有色板塊成交量相對低迷,在5日、10日、20日成交量均量以下,下遊需求端的低迷情緒傳導至A股有色板塊。12月6日滬銅連續回撤後觸底反彈,12月7日至21日,滬銅主力合約上漲5.34%,強於其他有色品種。A股市場上,銅業板塊龍頭近5日也跟隨滬銅,走出強於有色金屬指數的水平。其中江西銅業上漲4.89%,銅陵有色上漲2.96%,西部礦業上漲2.23%,雲南銅業上漲1.81%。
四季度初,在三季度家電行業淡季不淡,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明年恢復10%的法定稅率徵收催化汽車行業數據同比上揚等因素的拉動效應,配合廢七條對廢銅限制預期的推動下,銅價創年內新高,最高到55910元/噸,根據數據研究顯示,家電(15%)以及交通(13%)銅消費佔比之和在28%。截至12月20日加權均價爲49220元/噸,較去年同期加權均價37745元/噸上漲30.4%。
從當前宏觀環境來看,世界貨幣基金組織公布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爲3.63%,超去年底展望的預期,以美國爲首的經濟體經濟數據觸底復蘇,美聯儲的財政刺激對經濟起了推動作用。中國(需求佔全球比46.3%)前三季度需求雖然有透支全年需求跡象,但亞洲除中國以外的新興國家(需求佔全球比21.64%)的復蘇彌補了這部分需求空缺。
銅金融屬性僅次於原油和黃金,美元指數2017年初最高點至三季度初低點下滑12.35%。此外,俄羅斯匯率穩步小幅上漲,擡高銅開採生產升本,在成本端推高銅價,導致目前銅價重心上移。因此,在供需端沒有明顯利空情況下,銅價難以過度下跌。
從銅目前供需狀況來看,供給方面,銅精礦加工費談判限制現貨銅精礦市場。國家統計局12月18日公布數據顯示,中國11月精煉銅產量較上年同期增加9.8%,至786000噸,爲2014年12月以來最高水平。環比來看,10月精煉銅產量爲78.1萬噸,環比僅增加0.5萬噸。精煉銅產能雖然投放較多,但受限於銅精礦供應,實際供應增量不足以導致銅價格大幅下滑。從需求面來看,目前四季度依然處於淡季,現貨的表現也證實了這一觀點,下遊企業接貨相對謹慎,銅價格的寬幅震蕩也加大了下遊的接貨操作難度,處於糾結狀態。短期供應彈性較低,消費需求也沒有改善,矛盾不明顯。中長期可以關注精煉銅產能投放以及礦供應的限制因素。未來行情主要在周期性節奏把握上,隨着時間不斷推移,價格空間才有望擴大。目前銅期貨遠期合約保持良好的升水格局,在當前格局下行情寬幅策略爲主,場外期權策略上可利用賣出寬跨式組合。
現貨方面,12月20日上海電解銅現貨對當月合約報貼水240元/噸至貼水160元/噸,平水銅成交價格53300元/噸至53360元/噸,升水銅成交價格53320元/噸至53400元/噸。滬期銅繼續高位震蕩,下遊成交低迷,持貨商則因年末結算而加大清庫存的力度,早市報價即顯現甩貨特徵,報價貼水220至170元/噸開始一路擴大至貼水230至190元/噸,好銅的貼水200元/噸。
臨近年末,部分貿易商開始結賬,持貨商也基本以資金回籠爲主要目的。現貨交投活躍度明顯降低,隨着銅價不斷反彈,下遊畏高情緒濃厚,僅按剛需拿貨或者消耗原有庫存。若行情持續走高,不排除現貨貼水會進一步擴大。
整體來看,現貨交投受限於當前資金面偏緊的環境,庫存的連續下降以及需求端的淡季制約交易活躍度,價格在短期內形成拉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