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主導滬銅價格走勢的主要有四方面的因素:一是中美貿易局勢緩和,市場情緒改善助推金屬價格反彈;二是美聯儲加息步伐放緩,對我國貨幣政策邊際放鬆的制約減弱;三是短期嘉能可削減剛果銅礦產量突發事件刺激銅價衝高;四是印度法院行政幹預銅煉廠復產受阻,但並未對銅煉廠生產能力帶來實質性損壞影響。印度韋丹塔銅冶煉廠產量40萬噸/年,佔印度精銅產量比重40%左右,佔全球精銅產量比重約2%。雖然對短期銅價影響偏多,但中長期銅價走勢仍取決於宏觀面和銅產業供需面。
銅礦加工費下滑
從全球銅礦供給看,或將進入收縮周期,2018—2020年,這3年銅礦產量復合增長率將從此前的4.86%下降至2.4%。2019年大型銅礦新建擴產項目有限,全球第二大銅礦生產商Grasberg因礦山轉型,銅礦產量較2018年減少80萬噸,這進一步增加了全球銅礦產量增速放緩的預期。當前全球在產銅礦品位下滑,預計未來5年銅礦山綜合品位將從0.66%下降至0.6%。銅礦品位下降、礦山轉型、環保壓力等因素對銅礦供給增速的擾動依舊存在,對滬銅價格形成一定的支撐。
從銅礦加工費看,長單TC與月度TC出現分化。長單TC受全球銅礦供給增速放緩影響下降,2018年銅礦TC長協議價82.25美元/噸,已連續四年下降,較2015年高位下降24.75美元/噸,跌幅23%。而月度TC受煉廠檢修增多、原料需求階段性減少、供給階段性增加影響有所回升。2018年年底,進口銅礦月度TC93.5美元/噸,較2017—2018年年初月度TC低位(71.5—73.5美元/噸)回升近20美元/噸。但與2015年底月度TC高位135美元/噸相比,回落41.5美元/噸,跌幅30.7%。
海外精銅產量階段性收縮
2018年,由於現貨銅礦TC和副產品硫酸價格上漲使得冶煉廠盈利狀況較好,刺激煉廠保持高開工率,2018年國內新投產和復產的銅冶煉項目大多數產能利用率在80%以上或滿負荷生產,精銅產量處於不斷增加狀態。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精銅累計產量873.42萬噸,累計同比增長9.1%。預計2019年國內精銅產能產量仍會擴張。而海外精銅產量有減產跡象,Codelco旗下Chuquicamata煉廠檢修升級,Aurubis旗下煉廠停產、印度Vedanta銅冶煉廠復產計劃受阻。引發市場對海外銅冶煉廠減產擔憂。
廢銅進口方面,2019年,“七類”廢銅進口金屬量較2018年將減少12萬噸,國產廢銅供給和進口廢銅數量將繼續縮減,精銅消費對廢銅消費替代逐漸增強,這對滬銅價格形成一定支撐。
關注企業復工力度
受春節前下遊銅材加工型企業開工率下滑,備貨積極性較低影響,現貨市場成交清淡,銅庫存出現累庫現象。截至2月中旬,上期所銅庫存爲14.2萬噸,上海保稅區銅庫存爲48.3萬噸,LME銅庫存14.9萬噸,較2018年四季度庫存低位分別回升4.5萬噸、9.5萬噸、1.3萬噸。節後需要關注下遊加工型企業復工情況。終端需求方面,政策面開始發力刺激需求,在基建投資止跌企穩後,後期需密切關注地產、汽車等消費領域是否存在邊際改善情形。
目前市場多空交織,滬銅階段性支撐源於政策面回暖以及行業基本面上海外精銅減產、國內廢銅供給收縮和銅庫存相對低位。而滬銅反彈阻力則源於中長期經濟基本面的不確定性,以及銅市供需面偏寬鬆格局。因此,短期滬銅將偏強運行,中期滬銅上行阻力仍存,後市需注意50000元/噸附近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