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消息;2022年,滬銅走勢可以分爲幾個階段:在美聯儲啓動加息周期後,金融屬性的影響顯著提高,價格快速回落,而隨着國內經濟刺激政策的頻頻出臺,價格在7月見底修復。至於2023年,在核心驅動“兩多一空”的環境下,銅價將振蕩偏強運行。
美元指數下行斜率預計放緩
雖然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存在可以讓通脹降至2%且不會出現經濟大幅衰退的路徑,而市場對此存疑。從NBER定義的衰退經濟指標來看,收入和消費增速雖有所回落,但均未出現轉負的情況。2022年12月零售銷售數據不及預期,聖誕季消費超季節性走弱,居民消費意願繼續降溫。美國居民的儲蓄數據也體現出明顯消耗。不過,就業數據強勁,對收入及支出存在一定支撐。此外,美國2022年四季度GDP環比增長2.9%,好於市場預期,進一步增強了經濟韌性。總體來看,美國近期出爐的經濟數據喜憂參半,“淺衰退”甚至“軟着陸”的概率相對較高。
若以GDP回調幅度小於3%作爲“淺衰退”的標準,則1960年至今美國一共經歷6次。在對應階段,銅價在衰退結束時的價格較衰退開始前6個月的價格低約11%,而在衰退開始前6個月至衰退開始階段較少出現回調。因此,“淺衰退”環境對銅價的拖累相對有限。
在美聯儲貨幣政策緊縮放緩的一致性預期以及美國經濟“淺衰退”概率較大的情況下,市場對美元指數強勢局面結束以及流動性壓力緩解的預期偏強,但美元自2022年四季度的快速回落已經較爲充分地定價了以上預期,甚至存在一定提前反映,在美國經濟數據及貨幣政策暫無超預期表現的情況下,美元指數上半年預計圍繞100點振蕩,下行斜率放緩,拐點出現在美聯儲停止加息後。
地產和新能源領域需求改善
2023年,地產刺激政策有望繼續推進,地產投資大概率出現修復。此前房企的高周轉業務模式導致行業竣工周期被拉長。2016—2022年積累的商品房,其銷售面積、新開工面積與竣工面積的差值分別爲65億平方米和15.9億平方米,故竣工端修復的確定性更高。
銅在地產產業鏈的應用主要集中在電線電纜的鋪設和裝修環節中的家電板塊尤其是空調,是典型的竣工周期商品。根據安泰科的數據,地產鏈相關需求佔24%。在當前地產政策和竣工周期下,預計2023年竣工環節將有5%的增速。若住宅電纜用銅和非住宅電纜用銅分別用40KG/百平方米和60KG/百平方米進行測算,則2023年建築板塊用銅量在100萬噸,下滑幅度較2022年收窄。家電板塊在促銷費及竣工修復的情況下,用銅量將由降轉升,增速有望達到2.1%。
“十四五”期間,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有望達到500GW—550GW。根據已經公布的數據,截至2022年年底,該目標僅完成140GW,但2022年新增裝機量增速達到了60%。基於裝機量目標及增速現狀,2023年國內新增光伏裝機量將攀升至120GW。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同樣保持高增長,市場普遍認爲2022年裝機量在200GW—250GW,2023年維持250GW甚至以上水平。機構測算,單位GW光伏系統裝機耗銅量在0.5萬—0.55萬噸,則2023年全球光伏板塊耗銅量預計爲130萬—150萬噸。
2020年《風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規劃中,爲風電設定與“碳中和”國家戰略相適應的發展空間,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GW以上,2025年後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於60GW。截至2022年年底,新增風電裝機量83.91GW。基於上述目標,2023—2025年年均裝機量應超過55GW,其中陸上風電佔比約90%。海上風電的用銅強度明顯高於陸上風電,陸上風電單位GW裝機耗銅量爲0.5萬噸,海上風電單位GW裝機耗銅量爲1.5萬噸,2023年全球風電用銅量有望達到81萬噸。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國內汽車產量爲2747.6萬輛,同比增長3.57%,增長貢獻全部來源於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產量爲721.9萬輛,同比增長96.3%。雖然隨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擡升,產銷增速逐步放緩,但在2023年促銷費、穩增長政策不斷加碼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產量仍有望超過900萬輛。機構預測,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量也將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CopperAlliance的數據顯示,一輛燃油車的銅需求量一般在23kg,而混合動力汽車約爲40kg、插電式汽車約爲60kg、純電動汽車約爲83kg、混合動力公交車約爲89kg、全電動公交車在224—369kg。因此,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用銅量預計達到123萬噸。
全球市場供給端料維持增長
2022年全球銅礦產量達到2200萬噸,較2021年增長3.77%。銅礦產量增速周期爲8—9年,上一輪增速頂點出現在2013年。由於疫情影響,礦山投產延後,本該出現在2022年的產量釋放高點並未出現,故2023年銅礦產出仍保持增長,其中新增產能近109萬噸,較2022年增長4.8%。考慮到老礦山品位下降、短期罷工等因素的影響,2023年銅礦增量預計在80萬—90萬噸。加工費也印證了2023年銅礦供給的寬鬆。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小組(CSPT)給出的2023年一季度現貨TC指導價爲93美元/噸,持平於2022年四季度。
雖然我國銅礦資源較爲有限,主要依賴進口,但我國冶煉及精煉產能在全球佔比較大。根據國際銅研究小組(ICSG)的數據,2021年我國冶煉銅產能和精煉銅產能分別爲855.5萬噸和1044.5萬噸,佔全球比例分別爲35.8%和35.9%,全球前5大精煉廠均爲中國企業。2022年由於部分產能退出以及停產等因素影響,冶煉環節緊張,造成銅精礦無法有效轉化爲精煉銅。目前來看,主要制約在粗煉環節。2022年全球粗煉產能自1998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國內粗煉產能的增量也持續低於精煉產能。根據MYSTEEL的數據,2022年國內新增粗煉產能48萬噸,復產粗煉產能15萬噸,但新增電解產能114萬噸,復產電解產能15萬噸。2023年粗銅新增產能雖然有所下滑,但根據上海有色網(SMM)的數據,仍有46萬噸的增量。根據ICSG的預測,2022—2026年,全球粗煉產能將以每年0.5%的速度增長,其中中國粗煉產能增長23%。精煉銅方面,2023—2025年,中國銅精煉新增產能163萬噸,全球年淨增預計分別爲165萬噸、56.5萬噸和117.5萬噸。
綜合來看,2023年銅市供應整體小幅寬鬆,四季度將在需求改善的環境下轉爲相對緊缺。目前海內外現貨庫存處於歷史均值偏高水平,但交易所庫存處於相對低位,整體銅價將呈振蕩偏強狀態,運行區間預計在62000—75000元/噸。(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