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銅的開採和提煉極其耗費能源,本世紀至今,銅價與原油價格都保持着緊密的相關性。但過去的4個月裏,銅價與原油價格卻出現了罕見的分化情況。自2022年10月7日以來,高品級銅的價格從3.38美元/磅漲至4.00美元/磅以上,同期西得克薩斯輕質(WTI)原油的價格卻從91美元/桶跌至80美元/桶左右。
芝商所資深經濟學家及執行董事ErikNorland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在銅價與WTI原油價格出現這種不尋常的分化之前,銅市場就已經出現了一些新情況。
一是美國通過新增支出逾5500億美元的新基建法案。據了解,美國國會去年11月通過了1.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該法案在先前劃撥的資金以外又新增了約55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支出,其包括對改善美國電力基礎設施投入730億美元的資金,以及15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補貼。在ErikNorland看來,僅這兩項撥款就將帶來銅需求量的顯著提升。此外,該法案還撥款1100億美元用於道路和橋樑建設、660億美元用於客運和貨運鐵路建設,以及1050億美元用於飲用水和蓄水系統的改造。這也可能對銅的需求量帶來一定提升。
“盡管新增資金將分攤在數年內投入,但整體而言,該法案的投資額相當於一年GDP總量的近5%。”ErikNorland表示。而且,歐洲各國也在加大基礎設施支出和推動各種綠色能源計劃,特別是在來自俄羅斯的煤炭和天然氣進口量大幅減少後尤其明顯。
二是銅庫存量處於極低水平。據他介紹,在銅價走高期間,其庫存量處於較低水平,COMEX庫存量處於2015年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銅開採供應量的增速也低於其他工業金屬。
三是中國優化了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且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面臨的信貸形勢也有所放寬。ErikNorland認爲,這些政策變化或使中國對銅的需求量出現強勁反彈。2023年中國可能將成爲促成銅價牛市因素。但目前而言,中國經濟增長如何作用到銅市場尚不明確。“過去二十年,銅價表現爲跟隨中國經濟增長的節奏,並且平均約有一年的滯後期。因此,在2024年以前,銅價或許不會完全體現出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加速。”他說。
美國方面,ErikNorland認爲,如果沒有銅庫存量低位以及美國基建支出劇增等因素,美國股市可能是拖累銅價的因素之一。據他介紹,數十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和銅價之間表現爲正相關性。而2022年美國股市表現慘淡,創下了2008年以來最大的年度跌幅。“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股市更多體現的是白領經濟的狀況,而該經濟在2020年和2021年的繁榮之後,在2022年底出現一定程度的收縮。隨着通脹率和利率攀升,科技股一路走低。”他補充表示,相比之下,美國和大多數發達國家正在經歷藍領經濟的蓬勃發展,包括制造業強勁增長以及綠色基礎設施投資持續增加。相比白領經濟,“銅博士”更能夠反映藍領經濟的健康狀況。
“但這並不意味着對藍領經濟或銅來說就是一切皆順風順水。”ErikNorland提醒,加息對美國新開工房屋的需求產生了阻礙,隨着按揭貸款利率從2021年3%的低位飆升至6%以上,建築許可證在過去一年減少超過25%。“這對於銅來說或許是壞消息,因爲美國住房平均含有440磅或220千克銅。”他解釋。
此外,包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在內多地利率飆升,或對基建業帶來相似後果。而且,商業和寫字樓或許也會面臨利率上升以及通勤和消費行爲疫情後變化的壓力。
“期權交易者對銅市場的這些變化發展也保持密切關注。”ErikNorland稱,按芝商所新推出的行權價隱含波動率綜合指標芝商所CVOL指數衡量,銅期權的隱含波動率一直處於26%左右,穩守在2020年3月後的區間內。但是,該區間遠高於新冠疫情前的CVOL指數水平,當時的隱含波動率主要集中在13%—20%的區間。此外,銅CVOL指數體現的上行偏度也略高於近年來的水平。價外看漲銅期權的隱含波動率一直高於價外看跌銅期權。“顯然,相比加息及其對建築業狀況的相關影響可能引發的潛在極端下行風險,目前銅期權交易者更擔心的是,因銅的低庫存量和中國經濟潛在的強勁復蘇可能引發的旺盛需求而帶來的極端上行風險的可能。”他說。(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