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車間每月要更換兩個磁開關,光備件成本就要4千元,還得讓5個職工在井下動火作業,又危險又費錢。”銅綠山礦綜合車間技術人員餘小明說道。
磁開關是提升系統的重要部件,要判斷箕鬥運行位置並調整速度,必須靠固定在磁開架上的磁開關與箕鬥上的磁鐵感應動作,就像章魚觸手的吸盤,既能感知、又能控制。
主井井筒共有10處磁開關,別看它“身材不大”,一個小小的磁開關成本近2千元。而且更換不便,需要一名安全員監控,兩名焊工在井筒鋼樑上吹孔,再由兩名電工安裝接線。由於涉及井下動火作業,危險系數較高,井下其餘人員必須在維修期間全部升井,也影響了各作業點的生產進度。
磁開關的頻繁更換,一度給電工班帶來不少困擾,車間組織技術人員專門成立了攻關小組,小組負責人餘小明與成員們利用午休時間,查閱了大量關於井筒磁開關安裝、維護的優秀案例。
“無法避免粉礦掉落,那就從磁開關本身着手。”餘小明想起師父劉軍當工段長的時候,在磁開關上方鋼樑焊接一個鐵塊,粉礦落在鐵塊上就會彈開,磁開關便能在“飛石”中完好無損。辦法有了,可在鋼樑上焊鐵塊也是動火作業,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全員升井也依舊耽誤生產進度。
改造前後對比照
攻關小組在多次頭腦風暴後,從“堆積木”遊戲中得到了靈感。“既然鋼樑不能動,我們就在支架上想辦法。”說幹就幹,畫設計圖、模擬情景,經過多種嘗試,攻關小組最終決定將磁開關支架設計改造成可調節式的“倒L型”,同時在頂部加裝防砸器,組裝好後再進入井筒內,掛在梯子間鋼樑上,擰緊底部螺絲固定即可。“說得直觀點,就是給磁開關加個可拆卸的‘金鍾罩’。改造雖小,但成果喜人,備件成本一年能節省三萬六千元左右,而且不用井下動火作業、不用全員升井,既安全又不耽誤生產!”餘小明笑容中是滿滿的成就感。
從細節入手,勤思敏行。正因爲有衆多像餘小明一樣的礦山職工,聚沙成塔,爲礦山安全生產、降本增效想辦法、出點子,礦山的發展才能更快更好。
(周靜 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