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滬銅從71500元/噸最高反彈至79500元/噸附近,8000元/噸的幅度是繼今年二季度後創出的下半年單月漲幅之最。究其原因,筆者認爲,國內外宏觀面以及經濟政策的接棒發力是本輪銅價漲勢的主要助推因素。
內外宏觀面提振
9月18日美聯儲超預期降息50個基點,把經濟運行的主線重新撥向了軟着陸。隨後國內政策“強暖風”配合,三季度以來的悲觀情緒進一步修復,有色板塊風險偏好提升。筆者認爲,第一,中美貨幣政策接力、利好共振,且政策預期目前無法被證僞,從影響程度看,股市強於大宗商品;第二,當前全球制造業周期的實際情況依然偏弱,仍有過剩產能待消化,商品持續向上的微觀動能仍不足;第三,國內政策組合拳對需求的邊際復蘇是有益的,後續進一步發力點需重點關注財政政策的表現;第四,內外宏觀轉暖在現階段利好整個金融市場,基本面能夠配合的品種預計易漲難跌。
供給端,近段時間以來,國內電銅產量仍在百萬噸高位之上。9月中旬,中國大冶有色金屬發布公告稱,14日下午5時,集團位於中國湖北省黃石新港(物流)工業園區陽新弘盛銅業有限公司一處裝置發生火災,恢復生產至少需要三個月時間。市場預計此次事故約導致10萬噸的產量損失,四季度電銅產量或回落至97萬—98萬噸左右的水平,甚至對精煉銅TC產生影響。截至9月27日,現貨精煉銅TC爲7.5美元/噸,周環比略有回升。後續四季度長單談判備受關注,精煉銅TC40~50美元/噸左右的價格對大型煉廠施加的減產壓力依然有限。若精煉銅TC下降到20美元/噸附近,明年煉廠減產預期或更加強烈。
需求端,10月需求預期環比9月持平。在廢料短缺情況下,精煉銅需求得到提升,但總量需求上的彈性依然是有限的。國慶節前下遊採購意願強烈,補庫進程持續到節前最後一周。展望後市,雖然政策已經出現變化,但傳導到具體需求改善還有時滯,需關注下遊訂單是否仍在釋放。例如國慶節前補庫透支了節後需求的情況需要跟蹤,10月中旬後庫存或有增加風險。
11月後重心大概率下移
10月相比9月來說,若不考慮政策所致的情緒變化,推升銅價上漲的驅動因素環比是有所減弱的。根據當前美國經濟數據的表現,年內剩餘降息幅度或回歸中性的2次25個基點。不過,從影響程度看,若經濟數據平穩,美聯儲降息預期調降更多會削弱銅價的上漲彈性,但不發引發價格大幅回落。而目前偏多一側則在於中國政策發力後,現實和情緒的進一步表現。
進入11月後,銅價偏空風險仍然存在,一是美國PMI數據環比依然存在回落或保持低迷的可能,同時就業市場強勁限制美聯聯儲的降息幅度。此前銅價偏強的主邏輯“軟着陸+大幅降息”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二是11月美國大選會推升市場波動率,對於資產形成擾動,避險情緒和銅價波動或相應放大。
總體上,短期銅價易漲難跌,波動區間在81000~77000元/噸,再往後支撐或相應落到75000元/噸附近。 (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