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礦業公司,需要一流的資源儲備、一流的產品影響力、一流的創新能力、一流的核心指標,當然也離不開一流的體制機制。創建一流機制,是江銅實現“五個一流”的題中之義,也是“三年創新倍增”的目標之一。
機制,原指機器構造和運行原理。引申到企業,指的是生產經營的決策準則,以及人、財、物的相關制度和習慣行爲,如經營機制、激勵機制、分配機制、決策機制等等。
一流機制,造就一流企業;一流企業,需要一流機制。改革開放40年來,轉“機”建“制”,轉換機制,始終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方向。江銅要在全球礦業的賽道上彎道超車,躋身世界礦業前五強,成爲一流企業,必須要建立一流機制的底層代碼,必須一以貫之地堅持黨的領導,一以貫之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是國有企業體制機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基本遵循。
那麼,江銅要創建的一流機制,應當是一種什麼樣的機制?
多年來,江銅把黨的領導融入到公司治理的各個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始終做到黨的建設與企業改革同步謀劃,黨的組織與企業架構同步設置,黨的工作與企業管理同步推行。現在,江銅凡涉及生產經營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運作等方面的重大事項,都由黨委會前置研究討論後決策。黨建,一直是江銅的品牌。尤其是江銅創新性的黨建質量一體化管理體系,建立了基層黨政目標同向、工作同力的良好機制。
此外,JT185一期工程的完成,奠定了江銅跨地區跨產業全息全域全效管理的基礎;江銅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爲公司制企業,爲股權改革和三項制度改革創造了條件;江銅承擔的“三供一業”社區管理職能、以及辦醫辦教等社會職能,即將全面完成社會化移交,減輕了企業負擔;江銅集團管控模式和總部職能的優化和完善,使得江銅的管控邊界更清晰、管理效率更高效。
然而,由於江銅以往沒有真正構建起矩陣式、扁平化、項目化、市場化的管理結構,使得財務、法務、客戶、資金、市場、風險管理等方面缺乏協同,各自爲戰,內耗較多,風險加劇。因此,公司轉“機”建“制”,推進現代企業制度的關鍵,首先是繼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其次是繼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
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是一流機制的定盤星。在江銅,有一個推卸責任的百搭式借口:我們是國企!其實,隨着國資監管方式的改革,國有體制不再是機制落後的借口,中國五礦、紫金礦業、洛陽鉬業等等衆多國有控股礦業公司,早已建立了高度市場化的管理機制。隨着江西省國資監管從管資產向管資本的轉變,江銅也已經有了足夠大的自主權,來構建更爲先進、適宜、有效的,以戰略爲導向,以市場爲指針的現代企業管理機制。
三項制度改革是一流機制的牽引器。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勞動用工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建立幹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三能”機制。近年來,紫金礦業、洛陽鉬業能夠異軍突起,是戰略上的成功,也是三項制度改革的成功。洛陽鉬業精簡總部機關,一次性削減員工三分之一,伴隨而來的是效率的顯著提升和機制的靈活轉變。三項制度改革確有綱舉目張的強大牽引力。將三項制度改革與幹部管理相結合,大力治理“怕慢假庸散”作風,大膽啓用年輕幹部,加大問責力度,一定能夠大幅提升江銅的戰略執行力;將三項制度改革與人才強企工程相結合,通過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的一流人才隊伍,不斷優化組織績效和員工績效管理,充分發揮績效考核的指揮棒作用,一定能夠有效提升江銅的創造力和競爭力。
靜水深流,花開無聲。一流機制攻堅的前哨戰悄然打響,也正在改變江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