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19年中國國際銅業市場與發展高峯論壇上,江銅集團代表“中國陰極銅生命周期評價研究暨應用”項目成員,向全行業發出倡議,希望更多銅企業加入“中國陰極銅生命周期評價研究暨應用”項目研究,助推中國銅產業高質量發展。
隨着全球經濟綠色發展進程的深入推進,生命周期評價研究成爲世界範圍內多個行業正在研究的課題。銅與其他金屬相比,其節能降耗的應用屬性和100%可回收的綠色屬性相當明顯,對於全球化綠色發展可做出更大貢獻。
多年來,江銅堅持遵循工藝革新、源頭預防、過程控制和末端循環的理念,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工廠建設,在先進技術、產品升級和資源利用上做“加法”,在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上做“減法”,努力以最小化的環境影響獲取最大資源價值。
“‘中國制造2025’提出全面推行綠色制造,但是,目前銅企關注的焦點往往局限於產業內部、工序內部的節能減排,短期內難有大的突破。如何系統化地從銅生產全過程、上下遊全產業鏈的視角來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值得全行業企業思索。”江銅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鄭高清認爲。
2018年,江銅聯合國際銅業協會、中國銅業、銅陵有色、中國黃金等5家單位率先啓動了“中國陰極銅生命周期評價研究暨應用”項目。
銅的生命周期評價研究,包括銅的採選冶加等生產階段,產品流通和使用維護過程,廢棄或再生的生命終端,以及整個過程潛在的環境影響的總體匯編和評價。
5家倡議單位希望在繼續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及資源循環利用的同時,將生命周期評價的理念和方法逐步融入進來,持續改進,尋求突破,進而達到讓整個銅產業鏈更加綠色環保的目的。
伴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銅消費增速相應放緩。以銅行業爲例,“十一五”期間,中國銅表觀消費增速高達年均15.5%,“十二五”期間則降至8.9%,預計“十三五”期間將繼續下降到3.3%左右。另一方面,下遊需求結構不斷升級,呈現向個性化、高端化轉變的趨勢。核電、新能源、高鐵、海洋和航天等新興行業對銅行業不斷提出新材質、新品種、高品質和綠色節能的要求。與此同時,銅行業生態環保和要素成本的壓力日益加大。這些都對銅行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當前對銅產品全生命周期過程中的生產、使用、回收、處理等各個環節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關注不夠。”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尚福山在2019年中國國際銅業市場與發展高峯論壇上表示,隨着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逐步深化,能夠做到在產品全生命周期中最大程度利用資源、最大程度降低能源消耗、最大程度減少污染物產生和排放、少用或不用含有毒有害物質原材料的企業才會有更好的生存空間,其產品才更具備市場競爭力。
“原材料和產品的競爭不能只停留在經濟和技術層面,還需考慮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江西銅業副總經理陳羽年舉例表示,通過對銅生命周期的研究發現,電纜產品的綠色設計比綠色生產更加重要。
“當前我國綠色發展相關政策對於銅工業來說是個重大機遇,但機遇是暫時性的,因此需要積極響應國家關於綠色發展政策的要求,主動開展生命周期評價”,陳羽年認爲,通過科學的評價、規範的管理,來引導有序的“綠色競爭”是大勢所趨。
據介紹,銅工業全生命周期評價項目組已經開展了《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範》系列標準編寫工作,基於第一輪數據調研的建模和數據檢查工作正加速進行,最終將形成基陰極銅生產過程最新的生命周期清單和模型,完成《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範銅精礦和陰極銅》等成果。
“開展全生命周期評價對銅上下遊產業鏈意義重大。目前參與項目研究的單位只有5家,未來希望有更多企業參與進來”,陳羽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