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期貨研究所副所長王思然展望2018年有色金屬市場時表示,縱觀全球各大經濟體,歐美經濟增長受投資和外貿驅動,中國地產投資對全球經濟增長邊際影響巨大,因而中國地產投資下滑將帶動經濟小幅走弱。
“銅價領先銅礦資本支出1—2年,資本支出領先銅礦產能變化5—8年。2016年底以來的一個邏輯是,5年後銅礦產能出現瓶頸,而需求仍將維持增長,價格必須上漲來刺激新建銅礦投產,這對銅價形成了底部支撐。後來價格持續上漲的邏輯是宏觀預期不斷向好以及廢銅進口政策出臺。”針對銅價走勢規律,王思然表示,“銅價呈現6—10年的波動周期,並且牛市持續較短,熊市時間較長,通常熊市持續5—7年,牛市持續1—3年。原因在於價格上漲後遠期銅礦產能可以大量補充,而一旦投產後供應剛性就較強,需要較長時間來出清產能。”
“2018年銅價將高位振蕩,LME三月全年核心波動在6000—7500美元/噸,滬銅主力核心波動在48000—60000元/噸。”王思然建議,單邊操作重在把握節奏,市場對境外經濟、廢銅進口收緊政策都有很強預期,如果後續境外經濟數據逐漸轉弱、廢銅批文發放或實際進口量高於預期,將存在逢高拋空的機會。套利方面,因廢銅進口限制,將加劇國內精銅緊張局面,特別是在消費旺季國內去庫存時將有很好的反套機會。
新能源汽車一直是市場上分析影響銅需求的熱點。對此,金瑞期貨研究員唐羽鋒表示,從近期熱點來看,“一帶一路”和新能源汽車等政策因素雖然長期利好銅消費,但從短期來看,由於基數還太小,難以帶動今年整體銅消費大幅增長,而市場不太關注的電網部分還有潛力可挖。
金瑞期貨研究員李麗針對廢銅對精銅市場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她認爲,圍繞廢銅熱點,需要重點研究三個問題:一是廢銅市場庫存有多少;二是廢銅進口削減量級如何評估;三是廢銅對精銅平衡及價格有何影響。受環保政策影響,廢銅進口削減從而轉向消耗精銅,現有價格體系下精銅市場出現短缺,因此需要更高價格刺激廢銅庫存的流出彌補市場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