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觀點:
量價:29 日,滬銅收跌,主力合約收於 47340 元/噸,跌 0.29%。滬銅所有合約較上一交易日成交量減 5.3 萬手至 20.8 萬手,持倉量減 1836 手至 54 萬手。其中,近月合約 CU1911前 20 名買單持倉量減 3666 手至 3.0 萬手,前 20 名賣單持倉量減 5505 手至 3.5 萬手。
庫存倉單:29 日,LME 庫存減 4900 噸至 25.1 萬噸,庫存持續去化。LME 注銷倉單佔比41%,維持高位。SHFE 銅倉單較上一日增 100 噸至 6.2 萬噸。
現貨方面: 29 日,洋山銅倉單溢價 77 美元/噸,與昨日持平。而上日,LME 現貨升貼水爲-21 美元/噸,滬倫比 8.02,進口虧損。據 SMM,29 日上海電解銅現貨對近月合約報價平水~升水 20 元/噸,較上一日有所上調,升水銅與平水銅價差縮小。整體而言,貿易商有意貼水低價收貨,但由於持貨商不願貼水出貨,今日現貨市場再顯拉鋸態勢。因進口窗口關閉,近期市場整體供應量不會太顯寬鬆。
觀點:最近智利罷工和抗議持續發酵,而年初以來相關銅企受罷工、抗議、礦山關閉、極端天氣等事件造成的減產影響或將顯現,需求一旦提振或引發供應風險。近日,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組(CSPT)敲定 4 季度銅精礦 TC 66 美元/噸,較去年降低 20%。而 LME周會議期間,一份對分析師、交易商、礦商和冶煉商的調查結果顯示,2020 年銅精礦粗煉費(TC)基準價格預計將較今年下滑至少 13%,至每噸 60-70 美元,市場預期供應仍將偏緊。下遊方面,9 月銅管企業開工率同比回升 6.11 個百分比,各銅材開工率均環比增加,需求存在邊際改善。且終端數據看,9 月房地產銷售面積和竣工面積、汽車產銷同比降幅縮窄,空調產量同比大增。而電網領域電源投資和電網投資增速差仍然存在需求的未兌現預期。在此背景下,銅價維持低位偏多的觀點。
策略:
1. 單邊:謹慎看多;2. 跨市:暫無;3. 跨期:暫無;4. 期權:暫無關注及風險點:
1. 經濟下行拖累需求;2. 電網投資不及預期;3. 宏觀風險
供需來看,進口精煉銅現貨 TC 持續低迷,粗銅、銅杆加工費仍維持低位,表明供給偏緊局勢不變,但目前並未給冶煉廠和加工商的生產帶來影響,各類型冶煉廠開工率相對較高,短期銅供應仍處於較高位。中國 8 月進口銅礦砂及其精礦、精銅礦產量同比均顯增幅,由於 8 月傳統消費淡季需求不足,出庫速度緩慢,庫存有一定累積。8 月銅管等銅材等下遊開工率處於低位且有所下滑,地產施工和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逐漸下滑,空調汽車等下遊需求也難言利好。9 月,電線電纜、空調和汽車消費有回暖跡象,交易所庫存維持低位,保稅區庫存持續下降。
中期來看,電網領域電源投資和電網投資的增速差依然存在,下半年來自電網領域的訂單或將增多,電網投資有望下半場繼續發力。中長期隨着 5G+工業互聯網線路的持續鋪進,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的啓動,需求存在利好。供應端來看,礦源端已經很難依賴礦商降低成本來帶來利潤,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銅礦品位下降是較爲普遍的問題,這對於整體原生精煉銅的成本變化是有擡升趨勢的。且從十大銅精礦企業新增產能進展來看,預估較大程度後延,下半年銅精礦維持偏緊格局不變。另外,考慮到 2019 年長協加工費比較高,而 2020 年長協加工費較低,因此,一旦執行新的長協加工費,產量受到影響的概率較大。總體而言,全球銅精礦供應未來 5 年剛性增量比較小,彈性增量主要取決於價格,而精煉產能雖然投放較多,但是受限於銅精礦供應,實際供應增量不足以使得銅價格再度大幅下跌。庫存方面,含保稅區全球總庫存持續下降且處於近三年低位,隨着庫存周期調整,中期銅價格具有築底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