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期矛盾:全球經濟疲軟與寬鬆背景下,銅市場長期面臨的需求走向。
短期矛盾:疫情帶來的通縮與刺激政策帶來通脹預期之間的博弈。
我們的觀點:當前南美等國供應端計劃重啓經濟,目前已有部分礦企開始復工。但祕魯當地每日新增確診人數仍在4000高居不下,Antamina 因工人感染原因推遲,考慮到產能恢復以及船運時間,礦端修復尚需時間。而廢銅供應也出現積極變化,由於馬來西亞廢銅發運的恢復,已有部分到港,且精廢價差回升到1000元/以上,有利於將緩解廢銅供應緊張的局面。與之對比的是下遊消費開始回落,電銅日均出庫量已經開始環比走弱,由於前期趕工訂單逐步完成,加上廢銅的替代效應顯現,支撐下遊精銅消費的幾個因素在逐漸消失。雖然本周國內繼續去庫3.3萬噸,但下遊消費有環比走弱的壓力,且保稅區庫存大量流入,本周保稅區庫存繼續下降1.1萬噸,保稅區庫存自4月份以來已經累計下降逾10萬噸。隨着現貨流入,加大國內持續快速去庫的難度。在中國兩會後,全球共同推出一系列的刺激政策,疫情帶來的通縮與政策刺激下的通脹仍在博弈,中美圍繞華爲和香港之間的矛盾也在不斷升級。隨着供應端對價格的支撐隨礦企復工弱化,疊加上國內消費回落的壓力,基本面上支撐銅價的力量也逐步走弱。且中長期銅市場仍過剩,短期銅價進一步反彈空間將有限。
投資策略:關注過度樂觀的機會。
風險提示:政策刺激超預期,需求下滑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