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內供需改善。國內銅庫存自3月底出現拐點以來,連續下滑10周,累計下滑33.63萬噸,顯示國內供需持續改善。
2. 主要銅礦生產國疫情加速惡化,礦山減產,加工費下滑至54美元/噸以下。智利、祕魯(兩國佔全球銅礦產量比重40%)等主要銅礦生產國疫情加速惡化,全球主要大礦企下調全年產量預期,其中確定的影響量已經在40萬噸以上,部分礦企因無法評估疫情對產量的影響,暫未公布具體的預估影響量,我們預計二季度大礦企產量或大幅下滑。短期指標來看,銅精礦加工費TC降至53.4美元/噸低位。
3. 國內下遊消費好轉。隨着下遊復工復產正常,銅消費逐步好轉,6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超越去年同期,截至5月29日,6大電廠日均耗煤量64.41萬噸(7日滾動均值),同比去年增長8.27%。海外疫情惡化,對國內銅消費(中國出口至海外銅材中間品疊加終端產品佔國內精銅消費量20%以上)的衝擊延續。
4. 海外疫情仍在惡化,疊加近期中美關系的起伏,基本金屬金融屬性到一定程度抑制。
綜上,銅基本面國內向好,海外惡化的局面延續。國內銅社會庫存連續10周下滑,顯示國內供需持續改善,銅價有望維持強勢。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