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期矛盾:全球經濟疲軟與寬鬆背景下,銅市場長期面臨的需求走向。
短期矛盾:疫情帶來的通縮與刺激政策帶來通脹預期之間的博弈。
我們的觀點:中國公布5月份官方PMI爲50.6,較上個月的50.8略有回落,最大分項仍然是來源於生產端的拉動,外需依然是拖累項。雖然祕魯地區的疫情高居不下,但Antamina在停工6周後宣布復工,初期開工預計維持8成,其他大型礦山(佔祕魯產能8成)也於近期投入全面運營。礦端供應的回升有利於緩解冶煉廠的原料壓力,TC加工費連續多周維持在53美元/噸的位置。馬來西亞拆解企業基本復產,預計廢銅的進口也會有環比的改善。5月中旬之後,南非地區物流恢復,粗銅緊缺局面也得到相對緩解。而下遊方面,前期由於線纜的訂單大增,帶動了下遊銅消費,空調板塊的消費也有所提振。近期消費旺盛導致本周國內繼續去庫3萬噸,其中廣東地區的庫存更是下降到了2.2萬噸的低位,使得廣東地區的升貼水維持高位。對於接下來6月份,日均出庫已經開始出現回落的現象,前期趕工以及對廢銅替代消費的支撐逐步弱化,下遊下滑或將面臨邊際上的弱化。全球的刺激政策基本成型,但全球實際經濟的壓力仍在,人民幣一度貶值到接近去年的高點。而美國自身疫情創新高下加上爆發騷亂,不利於經濟恢復,加上中美對抗加劇不利於市場風險偏好改善。在經歷這一輪價格逐步回升之後,供應端對價格的支撐隨礦企復工而弱化,疊加上國內消費環比回落的壓力,遠期銅市場仍過剩,價格上仍有壓力。
投資策略:銅價偏弱對待。
風險提示:政策刺激超預期,需求下滑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