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牛年有色爲代表的大宗商品 “春季躁動”,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可謂“冰火兩重天”。據了解,目前國內有色下遊加工企業多數在二季度傳統旺季前的原料備貨尚未完全採購到位,面對銅等有色金屬價格快速上漲帶來的原料成本猛漲,部分企業下遊產品議價提漲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原材料價格上漲無疑降削弱企業的盈利能力,爲企業經營帶來不利影響,但部分企業參與套期對衝獲得較好的保值避險效果。
一般來說,銅加工企業作爲典型的雙向敞口企業,其在採購電解銅時,擔心銅價格出現上漲,而在銷售含銅制品時,又擔心銅價格下跌,同事這類企業的原料和產品庫存量管理對其經營也很關鍵。對於這類企業,套期保值操作根據市場情況和企業庫存而相機抉擇的空間更大,其可通過對市場走勢的研判,在期貨上對現貨庫存進行管理,視市場情況而決定做買進套期保值鎖定原料成本(類似上遊敞口下遊閉口企業),或者做賣出套期保值鎖定庫存產品(類似下遊敞口上遊閉口企業)。
以典型的有色加工樣本——銅材加工企業套期保值爲例,銅材企業的基本業務流程非常簡單,一般爲按照市場價採購電解銅或廢銅,經過一定加工周期的加工生產出銅材,然後以(市場價+加工費)進行銷售,其採購原料價格與銷售產品價格都與滬銅期貨高度相關。對於企業而言大部分在中間環節都有其核心利潤,比如加工費、升貼水、貿易價差等,因此其核心利潤=加工費-加工成本。理論上講若能鎖定加工利潤,則銅價在 50000 元/噸、60000 元/噸對該銅材加工企業來講是一樣可以穩定盈利的。
從套期保值的基本策略來講,這類企業的基本策略是利用保值工具的調頻功能,將採購和銷售定價方式和時間調整爲一致,可以保證保值目的,通俗的講也就是“現貨按照什麼樣的定價方式進行購進,就按照同樣的方式在期貨市場賣出,現貨按照什麼樣的定價方式進行銷售,就按照同樣的方式在期貨市場買入,現貨的買入與賣出實現對衝,期貨的買入與賣出也實現對衝” 。
事實上,套期保值的基本思路就是幾項基本原則“種類相同、數量相等、方向相反、時間相同” 但伴隨着期貨市場的不斷發展演進,更多保值企業開始強調控制價格風險在可接受範圍,也不是完全消滅價格波動,其往往還能通過行業研究和基差的變動獲取額外的利潤,這實際上就是涉及企業參與期貨進行風險管理過程的更深入的優化方向——基差交易。基差交易主要結合期現套保業務來開展,模式較爲穩健,其核心不在於能否實現期貨端的盈利,而在於能否通過尋找基差方面的變化或者預期基差的變化來謀取利潤,或者通過發現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之間的價格變動來尋找套期保值機會。
一般意義上,基差指現貨價格-期貨價格,國內銅期現價差不僅是期現套利的依據,更是影響套期保值操作實際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當基差嚴重偏離正常範圍時,而交割和套利的存在將使基差逐漸向正常範圍靠攏。通過邏輯分析和數理統計可以發現,國內銅期現價差往往存在一定的季節性規律,在排除金融危機後的異常大起大落的後,從歷史上看若按季度來分,銅期現價差通常會在一季度出現相對低位,二季度出現相對高位,三四季度則處於強弱調整階段;若按月份來看,期現價差往往在 2-5 月份是上升階段,5-7 月份走弱,8-10 月份相對持堅挺,11-1 月份再次走弱,這種規律其實既有銅市傳統淡旺季的因素主導,也有宏觀數據、年度重量級事件和長假期推動,具有一定的價差回歸的普遍意義。
可以說,套期保值企業若利用好期現價差的一般的變化規律,可以獲得更好優化保值效果,以某銅企業希望鎖定生產成本參與期貨買入保值操作時爲例,選擇基差走弱階段介入,將獲得更好的整體盈利,而選擇基差走強階段介入則將面臨更多風險,當然關於基差交易與優化應建立在保值對衝的整體思路之下。當然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和企業的需求差別,在不完全的企業信息下難以給出個性化的保值操作,目前國內滬銅期貨波動性放大的背景下,建議銅加工企業客戶加強保值操作,以應對銅價大幅波動風險,若客戶有意參與實際保值,可與期貨公司溝通,以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套保方案與風險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