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情況:
據SMM訊,10月22當周SMM1#電解銅平均價運行於73,085元/噸75,955元/噸,在周一衝高後,周中大幅回落。平水銅平均升貼水報價運行於升水260元/噸至升水440元/噸,周中呈先揚後抑。上周銅價跌幅較多,滬銅11合約由最高76,700元噸降至最低71,000元/噸,周五夜盤收71,480元/噸,周度跌4,590元/噸。
觀點:
宏觀方面,近期備受關注的能源危機看似有所轉機,此前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增加天然氣供應的先決條件,稱若歐盟批準北溪2號管線,俄方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可能增加10%。前日普京再次發言稱俄羅斯有可能增加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從天然氣價格來看,本周價格較上周高位回落。另一方面,歐盟領導人在本周四布魯塞爾峯會就近期電力和天然氣價格暴漲展開討論,一些國家希望在排放、電力和天然氣方面有新措施,甚至是縮減應對氣候變化計劃的規模。同時,在G20峯會和世界氣候峯會即將召開前夕,周四市場消息透露各國在逐步淘汰煤炭和控制全球變暖的問題存在分歧,彭博也報道G20外交官幾乎放棄了淘汰煤炭目標。消息對市場產生衝擊,因減少碳排放標準將對能源危機邏輯產生衝擊。當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峯對此進行解讀,認爲媒體報道有誤。但從滬鋁走勢來看,作爲“碳中和”明星產品,周五下午一度跌停。周五晚,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明確表示,“現在是縮減購債的時候,但不是加息的時候”,美聯儲正步入很快開始逐步taper的軌道,預計2022年年中完成這一過程。此次發言加強了11月FOMC正式宣布Taper預期,同時大幅增加美聯儲明年加息可能性。自上周開始,在能源危機、通貨膨脹、供應鏈危機的背景下,全球銅價大漲,加上庫存的驟降,倫銅現貨升貼水本周一度攀升至1103美元/噸的歷史高位。對此LME兩度發話,並對銅交易進行調查,並表示將修改銅貸款規則,對明日次日合約的現貨溢價設置限制,對某些合約引入延遲交付機制。市場認爲在從LME倉庫撤出銅的大量訂單中,託克集團佔了很大一部分。
國內方面本周經濟數據公布,9月份多項宏觀指標出現回落,規模以上工業增速較上月回落2.2個百分點;1月至9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較1月至8月回落1.6個百分點。從數據上看,專項債帶動基建發力落地仍需時間。發改委連夜連續發文幹預控制煤相關價格,同時再次喊話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受此影響,動力煤連續3日跌停,同時情緒發酵至整體大宗商品,對整體價格產生一定衝擊。此外,據新華社10月23日訊,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的決定,而房地產板塊作爲多數有色產品中遊的終端行業,也或許將會對有色板塊整體運行情況產生一定影響,後市需持續關注。
供應方面來看,周內祕魯社區表示未能和政府達成協議,將要無限期封鎖五礦Las Bambas採礦道路,並影響所有通過道路的車輛。與此同時,國內陸運特別是西北地區三大陸運重要口岸均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幹擾,導致部分銅精礦在口岸堆積,短期內難有緩解的趨勢,對國內西北地區冶煉廠原料供應帶來一定壓力,海礦現貨市場趁火打劫,TC小幅回落。限電政策持續影響,江西省發改委發布緊急通知,將全省315千伏安及以上的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等高耗能企業全部列入輪停方案。目前江西地區銅冶煉總產能126萬噸/年,位居全國第二,佔全國總產能10.3%。統計局公布9月電解銅進口數據,環比較上月有所上升,但累計增速下行,進口情況整體不樂觀。
消費端來看,據SMM,受限電影響,9月份銅箔企業整體開工率爲86.77%,環比下降9.15個百分點。周度數據來看,本周銅杆開工率62.66%,環比下降2.31%,伴隨前期銅價的持續攀升,目前精廢價差持續在合理價差上方,廢銅替代性顯現,但從廢銅9月進口數據來看,環比有所增加,但仍不及預期。伴隨馬來西亞進口廢銅政策在10月31日開始實施,預計後續廢銅進口將持續承壓。庫存方面,LME本周去庫19850噸,至16.16萬噸,SHFE累庫1097噸,至11458噸。社庫去庫1.44萬噸至9.47萬噸。保稅區庫存減少0.83萬噸至23.72萬噸。進口方面,周內LME注冊倉單一度降至1794年最低水平,擠倉行情下,0-3升貼水迅速飆升並居高位,對整體外貿市場交投形成了強抑制。目前進口窗口關閉,LME0-3仍處於高位態勢,買方多保持觀望態度,交投情況冷淡。
整體來看,宏觀方面能源危機看似有所轉機,短期在行情有所體現,但當前局面能否改善需持續關注。伴隨周五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發言,11月FOMC宣布Taper可能成爲定局,宏觀方面對銅價開始轉爲利空。受限電因素,供需兩端均受不同程度的影響。但目前全球低庫存水平下,周度庫存數據目前仍處去庫狀態,尚未出現拐點。在宏觀因素尚未落地前,目前暫時維持偏中性觀點。
策略:
1. 單邊:中性 2. 跨市:暫緩 3. 跨期:暫緩;4. 期權:暫緩
關注點:
1. 累庫拐點 貨幣政策導向 能源危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