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市邏輯:
中期邏輯:全球銅精礦供應未來5年剛性增量比較小,而彈性增量主要取決於價格,而精煉產能雖然投放較多,但是受限於銅精礦供應,實際供應增量不足以使得銅價格再度下跌,因此中期銅價格築底預期明顯。
短期邏輯:在中國新增冶煉產能未投放之前,現貨市場仍然以偏緊爲主,但短期精廢價差已經拉開,廢舊銅重回消費;另外,銅精礦加工費繼續維持高位,當前進口虧損不是很大,因此,國內冶煉意願仍然強烈;國內庫存已經有所回升,因此,整體銅價格預期偏弱。
走勢分析:
25日,現貨市場升貼水情況整體依然偏弱,現貨貼水幅度繼續小幅擴大,市場觀望氛圍依然較爲濃厚;細節市場方面,進口溼法銅由於進口窗口連續的關閉,因此貼水幅度沒有進一步的擴大,貨主當前貼水情況下換現意願降低;不過,好品牌貼水幅度有所擴大,整體品牌之間的貼水差距收窄。
25日,受到現貨市場可交割品牌貼水擴大的影響,上期所倉單有所回升,另外,1811合約對後續企穩,倉單對現貨吸引力提升。
25日,精煉銅現貨進口虧損擴大,繼續限制精煉銅的進口。
LME庫存再度下降,亞洲庫存繼續小幅增加,但增量比較小,庫存的下降使得LME現貨繼續受到支撐。洋山銅升水此前小幅下降之後,繼續平穩,提單延續偏緊的格局。
廢舊銅25日下跌300元/噸,跌幅小幅弱於精煉銅,廢舊銅體現明顯滯漲滯跌格局。另外,據SMM,國內粗銅加工費前期的下跌之勢有所企穩,主要原因得益於價格走高後,廢銅開始逐漸流出,粗銅供應壓力有所減小,SMM10月國內粗銅到場加工費報1600-1700元/噸;但進口粗銅偏緊,加工費較低。
綜合情況來看,在中國新增冶煉產能未投放之前,現貨市場仍然以偏緊爲主,但短期精廢價差已經拉開,廢舊銅重回消費;另外,銅精礦加工費繼續維持高位,當前進口虧損不是很大,因此,國內冶煉意願仍然強烈;不過,中國周邊供應依然偏緊,銅價格有一定的韌性;另外,1811合約即將進入交割月,目前的持倉量還比較大,此前,進口虧損持續的時間已經比較長,另外,中國周邊庫存較低,大概率會繼續限制進口,因此,1811合約或重新有走強的可能。但整體銅價格預期偏弱不變,盡管短期有較強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