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有望上行但空間有限:2018年的美元令所有人大跌眼鏡,強勢美元對非美經濟體造成了顯著的衝擊,我們認爲,2019年美國失業率大概率觸底,但薪資結構將產生變化,仍將對未來通脹有一定支撐,在失業率仍處低位、通脹仍有支撐的前提下,當前市場對於美聯儲未來加息路徑的預期過於鴿派,更加數據依賴的美聯儲的加息次數有較大概率超預期,這仍將對美元產生提振,但日元的強勢也有望延續至2019年,疊加處於繁榮周期後半程的美國經濟動能的逐漸減弱,美元上方空間也將有限。
全球經濟景氣下滑:2018年全球外貿活動放緩,主要經濟體GDP增速及制造業PMI顯著下滑,且在貿金融市場波動顯著、美聯儲加息政策下,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受到威脅,IMF和OECD等機構亦紛紛下調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房地產基本面下行壓力較大:2018年下半年以來,新增貨幣化棚改力度大幅減弱以及去槓杆的大背景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速由正轉負,預計2019年房地產基本面整體下行壓力較大,而房地產政策預計以維穩爲主,調控雖難全面和大幅放開,但限購、限貸、首付比例等需求端政策或有所放鬆,我們認爲2019年房地產表現不至於過度悲觀,但也難有明顯回暖。
基建增速回升空間有限:發行地方債逐漸成爲地方政府唯一的合法外部融資途徑,但在監管趨嚴、地方債務絕對規模巨大,以及投向受限的情況下,其實際到位資金有較大難度,另在“終身追責制”下 ,地方政府主動投資意願較以往將明顯謹慎,這將直接制約基建投資增速的回升空間。
全球銅礦未來三年供應有限:主要銅礦生產企業資本開支持續下滑,考慮到銅礦項目新建、擴產耗時在4-5年,銅礦或進入新一輪的緊縮周期,疊加銅礦入選品位持續下滑,礦山設備老化問題逐步顯現,當前全球銅資源開發勘探遭遇瓶頸,長期而言,全球銅精礦供給存在不足的風險。當前銅價相對處於高位,銅企降本增效並非其現階段主要矛盾,預計2019年罷工邊際效應趨弱。
冶煉產能投放高峯再起:2019年國內冶煉產能投放達高峯期,新增產能達65萬噸,但考慮到銅礦的供應緊張,實際投產情況有待觀察。國外方面,預估伊朗冶煉產能投放以及印度廠的恢復,國外冶煉產能彈性增加。
廢銅進口政策趨嚴,短期供應收緊:廢六類在2020 年之後或將全部禁止進口,同時國外拆解廢銅成本明顯高於國內,限制了國內企業到國外建廠的積極性;美國廢銅拆解基礎設施重建和設備重置成本較高,並且在未來一段時間也不會有足夠的新產能投建,廢六類進口大幅增加可能性較低;而國內近年來國網廢舊物資處置項目數量持續下滑,廢舊電器電子拆解企業擴容速度放緩,汽車拆解的實際數量低於預期,國內廢銅產量增幅有限,短期或難彌補進口廢銅的減少量,預計到2022年以後國內自產廢銅量增速才有望加快。
傳統消費領域表現疲軟: 2018年以來電網投資完成額同比持續處於負增長狀態,2019年電網投資規模預計有所增長,但核心在於以鋼芯鋁絞線爲主的特高壓,用銅密度必定低於配電網線纜,對於用銅量的提振有限。房地產銷售的下滑,房貸的擠出效應,對家電內銷形成拖累,2018年末家電“搶出口”紅利期近尾聲,預計明年的外需表現亦難言樂觀。傳統汽車經歷了2016-2017年的購置稅減徵優惠政策,2018年透支效應顯現,壓縮了汽車產銷增速上漲空間,後期下調對美汽車進口關稅,將進一步增加對國內車市的衝擊。
新能源領域銅消費量有望高速增長:而光電與風電潛力巨大,同時新能源發電用銅密度更高,約爲傳統火電的3-4倍,新能源發電領域的用銅量有望維持高增速,2019年增量預計在5萬噸左右。而新能源汽車方面,雙積分政策將接力補貼政策將爲新能源汽車銷量拖底,成爲其長期發展的動力,預計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達到200萬輛,對應用銅量約爲18萬噸左右。
綜合考慮,隨着中國新增冶煉產能投放達高峯,疊加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銅傳統消費領域電力、家電、汽車、建築預計難有起色,2019年上半年滬銅大概率延續2018年四季度以來的震蕩下行趨勢;然隨着前期利空的消化,其邊際驅動力逐步削弱,而銅礦產出增速放緩且品位下滑、廢銅進口收緊而國內拆解產能不足等等因素的邊際效應顯現,或對銅價形成支撐,同時新能源產業的高增速發展亦有望提振銅邊際需求,下半年滬銅或企穩回升;綜合而言,銅價預計將呈現先抑後揚,滬銅運行區間在46000-5300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