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續一個月的庫存下跌後,3月14日LME銅庫存突然暴增32850噸,創2018年11月以來最大增幅,其中增量基本來自位於荷蘭的鹿特丹倉庫。數據顯示,3月14日LME銅注銷倉單減少2.55%,注銷倉單佔比降至54.14%。在出人意料的庫存數據公布後,LME三個月期銅大跌,帶動SHFE銅期貨主力價格承壓,疊加增值稅降稅落地的壓力,國內銅價短期承壓,打壓市場供需改善下的看漲情緒。 從國內外銅交易所庫存數據變化來看,今年中國春節前後國內外銅庫存走勢出現明顯分化,國內出現快速累庫而海外銅庫存持續大幅下降,導致境內外銅價倒掛加劇,刺激中國銅冶煉廠開始啓動出口。
在進口持續高虧損和LME處於近高遠低的back結構下,中國進口銅溢價每況日下,銅出現一波“集中交倉”的預期開始在市場流傳開來,但日前LME庫存增量主要來自於歐洲的荷蘭鹿特丹,業內對庫存是否來自亞洲有所質疑,此次庫存暴漲可鞥更多來自歐美資源調配的結果,目前市場預期此次交倉量達5-7萬噸水平,事實上目前LME整體銅庫存處於金融危機以來的低位水平,庫存遊戲的再現主要基於LME銅擠倉動作而來,雖然從趨勢上看對國內外銅的絕對價格的影響未必會很大,但建議更多關注LME銅期限結構變化,對銅中長期價格並不過分悲觀。
中國鋁產品庫存歷史上往往有一定季節性規律,每年春節前後國內鋁產品社會庫存將展開季節性累庫,根據上海有色網(SMM)統計,截止3月14日,國內八大主流消費地庫存(含 SHFE 倉單)分別爲:上海地區31.3萬噸、無錫地區62.8萬噸,南海地區40.2萬噸、杭州地區14.1萬噸、鞏義地區14.6萬噸、天津地區5.8萬噸、重慶地區3.5萬噸、臨沂地區3.1萬噸,上述電解鋁消費地總庫存在175.4萬噸,較春節前1月28日國內鋁錠八地133.4萬噸上漲42萬噸,但上述庫存回升幅度並不及市場此前預期,目前全國電解鋁社會庫存的可用天數在18天左右,較2018年同期的24天下滑明顯,因此鋁高庫存壓力相對有限。
截止3月14日,全國五大主要消費地區 6063 鋁棒庫存分別爲:佛山地區9.19萬噸、無錫地區2.11萬噸、常州地區1.90萬噸、湖州地區0.50萬噸、南昌地區0.75萬噸,上述6063鋁消費地總庫存在14.45萬噸,較春節前1月24日國內8.77萬噸庫存上漲5.68萬噸,但環比3月7日的15.10萬噸周度下滑0.65萬噸。
據業內統計,從2013年-2017,國內鋁社會庫存在春節前後一個月的時間內平均累庫在45萬噸左右,而2018年由於期現價差套利及電解鋁減產不及預期等因素推動,國內社會庫存在春節前後累庫達到50萬噸之巨,因此綜合2018-2019年秋冬季電解鋁限產雖不及預期,但合規長產能天花板已現,預計2019年國內鋁社會庫存累庫有所放緩,這對於國內鋁價而言將減輕價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