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與夏交匯,花木扶疏,草長鶯飛,是新生,是希望。經過9年時間,發展中的銅陵有色金冠銅業分公司一如春夏時節的明媚模樣,正青春,朝氣昂揚。
創新,創造。在陳舊的銅冶煉工藝技術弊端凸顯之時,金冠銅業涉激流、越險灘,革弊布新,應運而生。
2009年初,銅陵有色搶抓國家《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之際,累計投資100多億元,啓動實施銅冶煉技術升級改造工程,“雙閃”項目、“奧爐”項目全面鋪開。
2013年1月18日,“雙閃”項目正式建成投產,成爲彼時世界上一次性建成規模最大的銅冶煉廠。
2018年5月18日,“奧爐”項目正式投料試生產,創下同類工程建設工期最短、投資最少、投產最快、安全零事故的新紀錄。
2017年12月11日,“雙閃”“奧爐”全面整合,金冠銅業躍居成爲全國第一大單體礦銅冶煉工廠。
時間急淌之中,這些關鍵節點構成了金冠銅業發展圖景中的亮眼注腳,是嶄新的,但也在不斷更新着。
工藝技術之新:自信升級
“閃速熔煉、閃速吹煉”——金冠銅業是世界上第二家採用該項技術的銅冶煉廠,“雙閃”項目也因此得名。
項目建成投產後,金冠銅業對於主要工藝技術的消化吸收從未停止。揆諸當下,“雙閃”項目的56項主要經濟技術指標中,已有32項超過設計值。陰極銅優質品率、銅冶煉總回收率、銅冶煉綜合能耗、電解電流效率、選礦尾渣含銅、硫捕集率等多項生產技術指標領先國際。
更新正是不斷向前邁進,科研自信也因此而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金冠擁有了多項核心自有技術。”金冠銅業生產部負責人臧軻軻介紹說,“截至目前,公司累計獲得發明專利32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46項。其中,非衡態高濃度轉化工藝獲得專利金獎,並被2家企業引用,轉讓獲利63萬元。”
有着同樣升級背景的“奧爐”項目,全稱是奧斯麥特爐熔煉工藝異地重建升級改造項目。如今,兩個項目強強聯合,雙方的互補性體現在哪裏?
臧軻軻用了這樣一個通俗的比喻:“雙閃”對食物很挑剔,要“吃”好料,但它能耗低、效能高;“奧爐”則相反,它的原料適應性強,難以處理的高雜礦、塊狀物料等都能“吃”得下去。
當下有爲,未來可期。“雙閃”“奧爐”的整合,帶來了世界先進的閃速熔煉、閃速吹煉、頂吹熔煉、智能數控吹煉、PC電解、兩轉兩吸、非衡態高濃度煙氣制酸、離子液高效脫硫工藝等各類成熟冶煉工藝技術的一體化運行,也讓金冠銅業“打造世界銅冶煉樣板工廠”的目標扎扎實實地落地了。
環保之新:綠色升級
高效利用資源,是銅陵有色的企業願景之一。近年來,銅陵有色所屬企業的蝶變一直處於進行時。隨着落後銅冶煉技術的淘汰和綠色冶煉工藝的萌生,金冠銅業正以高效、清潔、循環、可持續的狀態大步向前。
2019年5月8日,銅陽極泥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進入帶負荷試車階段,金冠銅業銅冶煉產業鏈最終環節再次延伸。按照項目設計,原本無法處理的銅陽極泥經浸出、熔煉及硒回收、金銀精煉3道工序處理,將產出金錠、銀錠等6種產品。冶煉廢渣變廢爲寶,預計年均淨利潤逾2000萬元。
論及綠色發展,金冠銅業多位部門負責人都提及四個字:“吃幹榨淨”。資源可貴,尤其是在已被列爲資源枯竭城市的銅陵。金冠人懂得“非新無以爲進”的道理,深知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用好用活資源,重點、痛點,皆在創新。
摸着石頭過河,金冠銅業在原有基礎之上進行大規模自主研發,創造出“熔體粒化+水處理+煙氣處理”的系統性自有技術。“雙閃”陽極爐產生的煙氣將分道而行——濃度高的氧化氣進入制酸系統,濃度低的還原氣進入脫硫系統。
分類處理之後,脫硫成本降低,硫回收率提高,含硫廢氣變成有效資源。金冠銅業今年4月的環保數據顯示,廢氣在線監測合格率爲100%,硫的捕集率達到99.98%。
綠色發展線走得順暢,得益於環保紅線守得好,“對我來說,環保必須嚴防死守。”金冠銅業安全環保部門負責人倪軍說。
“重金屬廢水排放”是金冠銅業每月環保數據表上頗有分量的指標,而這個數值從建廠初期至今都是“零”。倪軍表示,公司對雨水、生產廢水、生活污水和冷卻水實行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和分階利用,廠區內已經沒有生產性廢水排污口。
管理之新:模式升級
“新模式辦廠”濃縮了金冠銅業的生存之道和發展模式。“新”在於打破陳舊規則,這需要勇氣與智慧。
向內探究,科學導向牽動各方力量,金冠銅業對各生產車間的考核指標不再盯着產量,而是將目光轉向了安全環保。金冠銅業硫酸車間生產二班班長任文磊對此體會頗深:“硫酸產量不作爲公司內部考核指標,我們只考核尾排指標,安全環保要求嚴格,我們腦袋裏記着的都是安全環保賬。”
導向指針指向高質量發展,變局由此拉開。
考核不再“一步到位”,金冠銅業建立兩級考核體系,從成本到生產指標,公司考核車間的數值被定爲紅線值,車間考核班組在此基礎上再做提升。以硫酸車間尾氣二氧化硫濃度爲例,金冠銅業的考核標準定在400毫克/立方米,班組考核則要求低於260毫克/立方米。
大環境在變,每一個身處其中的個體也在不斷更新。
“大工種及小崗位操作”制度在人力資源管理的土壤中不斷萌發。因爲不設定具體崗位,操作人員的技能鍛煉涉及到全生產鏈各個環節,臧軻軻說:“在故障判斷上,員工們的技能更爲全面。”
金冠銅業是年輕的,也體現在其人員架構的年輕化。據統計,金冠銅業35歲以下人員佔比達21.38%。敢於任用青年員工,給予他們最大的信任和更多的歷練機會,金冠銅業中層管理及骨幹成員中的青年員工也佔一半比例。(薩百靈 吳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