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有色行業中的“老人兒”,全國人大代表、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士啓每年參加兩會都會備足“幹糧”。2018年,他第一次參加兩會時提出的“限制國內銅冶煉產能無序過快增長”和“提升大型企業創新新動能”兩個建議受到了衆多媒體的關注,並在業界引起了極大影響;2019年,他提出的“修訂《礦產資源法》相關條款”和“加強有價金屬元素資源綜合利用”的兩個建議,更加爲行業發展提供了扎扎實實的幫助。今年,面對疫情帶來的諸多不確定性,丁士啓又是滿載而來。“今年我又帶來了3個有關行業的建議,希望能爲行業健康發展建言獻策。”丁士啓對記者說。
隨着我國推動新時代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夯實,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目標正在從各行各業日趨完善的技術改進中被加以重視和優化。但是,有色金屬行業高耗能、高污染的“頭銜”卻被長期固有標籤化。“尤其是有色金屬冶煉和加工業,在一些標準中被簡單劃分爲高耗能行業,這從長期來看,一定會影響到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丁士啓說,“爲此,我這次帶來的3個建議中,有兩個都是與此相關。我希望國家相關部委和地區能細化高耗能行業劃分範圍,精準到企業,並完善相關污染物排放標準,在快速向綠色發展的路徑中,及時修訂規範,爲企業、行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和標準準則。”
本次丁士啓帶來的3個建議分別是《關於取消行業高能耗劃分辦法,高耗能企業應依據標準劃分的建議》《關於及時修訂
他介紹,在此前的一些政策法規中,將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簡單劃分爲高耗能行業是不準確和不合理的,“整個行業都被劃入高耗能行業,會打擊行業發展、抑制行業進步,對於節能效果好的企業也是不公平的。在各個行業內,一般都有多種工藝選擇,每種工藝能耗的指標也均不相同,另外,企業發展水平、技術裝備水平、管理水平之間的差異,也促使了企業能耗水平的不一致。”因此,丁士啓提出,應取消行業高能耗劃分辦法,精準到企業個體,並以相關標準爲依據,細化高能耗劃分辦法,甄別高耗能企業後,再進行精準管控,限制、關停高耗能企業。
丁士啓還指出,當前我國發布的《銅、鎳、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是自2010年10月1日起實施的,並於2013年12月27日發布了該標準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修改單。目前看來,《銅、鎳、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自發布日起,已經10年沒有進行修訂完善。在這10年間,國內銅、鎳、鈷行業發展迅速、工藝技術進步很快,許多標準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環境以及行業企業的要求,而這種情況已經在許多行業中存在,如《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5466-2010)、《錫、銻、汞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0770-2014)等標準也均需再次修訂完善。
“及時修訂和完善標準已經迫在眉睫。”丁士啓表示,“規範行業標準,引領行業發展,不僅需要國家的推動,還需要行業、企業和大家的共同努力。”
爲此,他建議,相關部委應盡快組織安排,通過實地檢測等方法,科學論證評估,明確標準範疇和工藝先進性要求,及時修訂《銅鎳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5467-2010)、《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5466-2010)、《錫、銻、汞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0770-2014)等有色金屬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規範有色行業標準,助力企業向高質量發展。
此外,丁士啓在《關於實施國家收儲稀有稀散金屬錸控制重要戰略資源的建議》中還提出,希望國家能全面開展錸金屬國家收儲工作,將高純錸金屬列入國家儲備目錄,保證我國稀缺的稀有稀散金屬儲備,防範他國對我國的進口管控,加快推進金屬錸生產、應用的產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