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7年年底倫敦LME年會後,此次香港LME亞洲年會期間,銅再次當選最被看好品種,44%的參會人員認爲銅是下半年最具上漲潛力的金屬品種。
根據最近兩年香港LME亞洲年會的投票結果來看,最爲看好的金屬往往當年走勢不如預期。反而是不被看好的品種可能凸顯黑馬潛質。去年年底市場認爲2018年銅價將會大牛,一方面是全球經濟繼續復蘇,另一方面是廢銅進口將大幅下降,然而這兩點在一季度均被證僞。市場對於宏觀預期已由普遍樂觀下調爲中性或偏悲觀,盡管廢銅進口實物噸確實大幅下降,但由於廢六類佔比大幅上升,廢銅含銅品位的上升,導致金屬噸並未大幅減少。
本次在香港各大機構舉辦的小規模交流會中,對於銅的看法並不如會議投票結果顯示的那樣樂觀,鎳成爲最被看好的品種。多數參會的研究員和交易員並不認同銅價的“超樂觀預期”,普遍認爲銅價將維持寬幅振蕩走勢,底部做多頂部不做空可能是比較有利的交易策略。
當前來看,銅價在2018年全年走牛的長線邏輯已經被破壞,銅價將不斷處於“預期——證實或證僞——新預期——再證實或證僞”的循環過程,供應、需求以及宏觀的邊際變化將成爲博弈焦點。廢銅金屬噸進口量還會不會大幅下降、銅礦是否會罷工,供應是否充裕以及全球宏觀經濟走勢等都是值得探討的熱點問題。
一季度國內精銅產量同比增加20萬噸,而今年新投產產能多集中在下半年,不免令市場猜測精銅增量全年是否會大幅增加。
目前去年的新建項目運行情況良好,對當前精銅增量貢獻較多,而今年下半年仍有新項目投產,因此冶煉需求增量有所上升,但我們認爲總體上調幅度不會很大。在去年較大消耗原料庫存的基礎上,精銅產量增幅將在一定程度上受限於原料端的增量。除此之外,國內下半年新上冶煉項目的提前備庫也會擠佔精銅增量的原料。因此,我們將精銅全年產量上調至850萬噸,增幅低於市場預期。
年初我們即對銅價持有相對保守的觀點,認爲大牛市並未到來。當下我們仍然認爲2018年銅價會維持寬幅振蕩,未來走勢的關鍵在於宏觀經濟與供應端的相對強弱變化。如果廢銅和銅礦供應緊張導致精銅產量下降,則銅價有上漲動力;如果宏觀經濟走弱被證實,銅價有下跌動力。
近期需要特別注意的是Escondida罷工問題,此前新聞報道必和必拓在4月提前啓動了與工會的談判,然而被工會一口回絕,提出6月之後雙方再進行談判。因此,罷工概率或許不低,屆時一旦罷工則有望重演去年一季度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