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雲匯 銅業資訊 正文
廣告

2021上海電線電纜展覽會:“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國際海纜建設的機遇與挑戰

2021年04月07日 16:05:59 2021上海電線電纜展覽會

當前,我國大陸地區已建有山東青島、上海南匯、上海崇明、廣東汕頭4 個國際海纜登陸站和9條國際海纜,與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實現網絡互聯,但在海纜通信方面與美國、日本等海洋強國仍存在較大差距。2015年和2017年,我國先後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和《“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提出要“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推動共同規劃建設海底光纜項目,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實施加強了沿線國家溝通合作,對國際海底光纜的互聯互通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我國國際海纜建設和產業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一、 全球海底光纜通信網絡建設迎來重要發展窗口期從全球視角看,國際互聯帶寬需求和海纜替換周期共同推動海底光纜建設進入新的高峯期。一方面,據TeleGeography數據顯示,近年全球國際互聯網帶寬年增長率保持在30%左右,2013 年至2017 年約增長196Tbps,截至2018年8月已達到295Tbps,並持續呈現加速增長態勢。近年全球數據中心互聯和互聯網服務帶寬需求的持續增長推動了海底光纜的加速建設。另一方面,截至2018年初,全球已投入使用的海底光纜超過448條,總長度達120萬公裏。其中,約40%爲2000年前建設完成,根據海纜17-20年的使用壽命推算,此部分海纜已逐步進入使用周期的尾聲。2016年跨太平洋、跨大西洋、亞歐間海纜系統已開始進行升級換代,海纜建設已進入一個新舊更替的窗口期。據CRU數據顯示,2018-2020年全球在建和計劃建設的國際海纜26條,總長度超過26萬公裏。

從我國自身角度看,需求和政策共同驅動我國跨境海底光纜建設。海纜承擔了我國70%的出口總帶寬,是我國國際通信的主要方式,建設需求巨大。2015年,我國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達到3.8Tbps,2017年底已達到7.3Tbps,《“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目標爲20Tbps,爲達到該目標,我國國際海纜建設和擴容仍需保持較高的速度。同時,“一帶一路”倡議以及“海洋強國”、“網絡強國”等國家戰略將發展海底光纜網絡定位爲重要方向。如“一帶一路”倡議要求加大與沿線國家的合作交流,並建成中國—東盟信息港、中國—阿拉伯國家網上絲綢之路等。 2018年1月,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等合作機制願景,瀾湄合作六國聯合發布《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提出要積極推進跨境陸纜和國際海纜建設和擴容,持續提升瀾湄國家間網絡互聯互通水平。在需求和政策的雙重驅動下,我國跨境海底光纜網絡建設正在加速推進。

二、 國際海底光纜市場、建設和技術發展呈現新趨勢從市場發展角度看,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積極出臺政策或戰略促進海底光纜網絡建設,市場空間廣闊。近年來,東南亞、非洲、北歐、南美等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高度重視國際海纜對於加強國際互通促進本地發展的重大意義,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或戰略。如泰國、印度尼西亞、阿聯酋、阿曼、芬蘭、智利等國家均出臺相關措施或戰略,吸引跨境海纜在其境內登陸。根據Terabit數據顯示,2015年非洲、南亞、中東、加勒比海、南太平洋等新興市場區域海底光纜建設投資比重已達全球的60%以上。Ovum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海底光纜市場收入超過10.6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達到了3.5億美元、EMEA地區3億美元、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1.56億美元。另一方面,互聯網內容流向和數據中心分布開始主導全球海纜布局。歐美、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憑借其政策、資源和地理優勢,已開始帶動全球數據向其聚集,成爲多條國際海纜的起點或者關鍵節點,並加速形成全球海底光纜網絡中心。谷歌、微軟、Facebook等國際互聯網巨頭已開始在全球部署數據中心,基礎電信運營企業也在建設區域性服務數據中心,數據中心的建設已成爲影響國際海纜網絡布局的關鍵之一。

從投資建設角度看,一方面,海纜建設運營主體正在逐步變得多元化。傳統海纜建設運營以俱樂部模式爲主,俱樂部參與方一般爲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和海纜運營商。近幾年,互聯網企業、金融機構、基金組織、民間資本和國家政府部門等正在成爲海纜投資、建設和運營的新興力量。爲降低成本和滿足業務需求,大型互聯網企業從租賃海纜帶寬轉向投資建設海纜,谷歌、微軟、Facebook等已參與投資建設超過15條國際海纜。金融機構、基金組織和政府部門開始積極參與海纜建設,如2016年,薩摩亞首個PPP模式海底光纜項目正式落地,項目由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澳大利亞政府聯合融資。另一方面,Open Cable建設模式開始受到青睞。Open Cable模式採用幹系統、溼系統分離的設計原則,具有靈活性,可以爲潛在海纜用戶預留參與空間,快速推進項目進程。如2017年底,連接亞洲、東非的PEACE項目正式啓動,項目採用Open Cable模式設計,並引入項目公司的模式進行投資,由我國亨通集團主要投資,同時接受了中非產能合作基金、歐亞合作基金等的股權參與意願,由華爲海洋負責承建,客戶可通過購買光纖和帶寬或自建分支的方式參與項目。

從技術發展角度看,一是大容量需求推動系統向Tbps級別和網狀拓撲發展。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全球跨境數據流以話音爲主,海底光纜系統建設帶寬爲Gbps級別,網絡結構主要爲鏈式拓撲。世紀之交,全球數據流量需求出現較大幅度提升,互聯網流量需求開始涌現,網絡建設開始以百Gbps爲主,並以環形拓撲代替鏈式拓撲。近十年來,互聯網大帶寬需求推動海底光纜網絡建設向Tbps級發展,網絡拓撲結構也開始由環形拓撲向網狀拓撲轉變。二是超100G密集波分復用系統和C+L雙波段技術成爲海纜發展趨勢。國際海纜纖芯資源緊張,2013年開始海纜系統中引入100G技術,目前已成爲國際海纜建設部署的主流。200G、400G等超100G技術和C+L雙波段復用傳輸,可有效提高光纖資源利用效率,是當前技術演進的主要趨勢。三是基於可重構光分插復用器(ROADM)的海纜分支器(BU)的運用提高組網靈活性。當前海纜分支器已採用了分纖、分波方案,隨着國際互聯業務對組網靈活性需求的提高,基於高可靠性WSS的可重構光分插復用器開始應用於海纜分支器中,使海纜帶寬資源分配更加靈活。

三、 我國海纜產業發展和“走出去”面臨的挑戰和策略建議經過多年的努力,電信、聯通、移動等我國電信運營企業已從購買海纜資源、到參與建設、再到主導建設,正逐步提高在國際海纜建設中的話語權;通過華爲海洋、烽火、亨通、中天等海纜系統集成商和制造企業的技術攻關和工程實踐,我國已具備從傳輸設備、海底光纜到系統集成和施工維護等各環節的自主能力。但我國海纜產業發展和“走出去”仍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國內市場需求和境內應用難以支撐產業發展和技術瓶頸的突破。當前,我國境內海底光纜建設需求以國防爲主,電信運營業務爲輔,兼顧少量能源領域需求,總體市場規模穩定性不夠、持續性不足,難以支撐產業的發展。並且,我國境內應用多爲淺海無中繼器海底光纜系統,缺乏深海海纜和有中繼器海纜的應用案例。遠距離、大深度的洲際通信海底光纜對系統設計、產品性能、建設施工等的要求都要復雜很多,無法單純復制已有經驗。二是仍缺乏大型國際海底光纜項目經驗,國際認可度有待提高。通常國際市場採用通信設備總包商、光纜制造企業及施工單位共同合作的海纜建設模式,由多國共同協商出資共建。當前,由我國基礎電信運營商或系統集成商參與合作的國際海纜工程,無論在海纜系統相關產品選型方面,還是在海纜施工和登陸段施工的建設單位選擇方面,我國基礎電信運營商或系統集成商話語權不足,國內產業鏈相關企業參與度較低,受益很少,積累經驗慢。三是海底光纜系統產業鏈能力仍需要進一步提升。我國已經具備了較爲完整的海底光纜系統產業鏈,但是距離世界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海纜完整產業鏈投資巨大,無法由單一企業承擔,當前相關企業雖已開展合作,但整個產業尚未形成發展合力。海纜技術的提升也需要龐大的資金、人力和經驗的支持,而目前我國海纜產業鏈企業以民營企業爲主,發展壓力較大。

建議在“海洋強國”、“網絡強國”等國家戰略的指導下,依託“智慧海洋”相關工程,積極培育國內市場需求,擴大應用場景範圍,促進我國海纜相關產業的經驗積累;跟隨“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推動沿線國家海纜建設及與我國的互聯互通,統籌建立海纜系統制造企業與通信運營以及系統集成商之間的合作機制,依靠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和系統集成商的努力,帶動我國海底光纜產業“走出去”;加快形成海底光纜系統產業集羣,並形成技術發展合力,加大超低損耗大有效面積G.654光纖、海纜分支器、海纜中繼器,遠程高壓供電和海纜絕緣技術、遠洋施工維護技術等深海產品和關鍵技術的攻關力度。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的原創內容。來源未注明或非銅雲匯的文章,刊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有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決策建議。
2021上海電線電纜展覽會 相關的信息
更多與 2021上海電線電纜展覽會 相關的信息
微信免費銅價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銅價格
微信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