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7月起,全球銅庫存持續性下跌,滬銅庫存從15萬噸跌至3萬噸,LME庫存從20萬噸跌至7萬噸。然而銅價並沒有隨着銅庫存的降低而升高,一直穩定在6.8萬-7.2萬元每噸之間。庫存對於價格的指導性存在一定的質疑。
首先,庫存分爲顯性庫存和隱性庫存,由於隱性庫存難以進行統計,只以顯性庫存對庫存的整體水平進行估量存在一定的偏差,有時甚至得到片面的結論。以2021年第三季度的國內市場爲例,上遊精煉銅進口73.6萬噸,未鍛軋銅材進口122.4萬噸,精煉銅產量260萬噸,合計上遊銅元素產量約73.6+122.4+260=456萬噸。中遊銅材產量562.9萬噸,其中通過廢銅生產的銅杆大約爲56.5萬噸,銅棒等其他利用廢銅生產的銅材約10萬噸,中遊通過精煉銅鍛軋生產的銅材爲562.9-56.5-10=496.4萬噸。根據生產-消費=庫存變化量這個公式計算,精煉銅庫存應變化約爲456-496.4=-40.4萬噸。根據上期所的數據,第三季度庫存較少約10萬噸,主要社會庫存減少8萬噸,隱性庫存減少約40.4-10-8=22.4萬噸。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在第三季度減少量超過主要社會庫存和交易所庫存總和的背景下,市場依然沒有任何恐慌情緒,足以見得隱性庫存的量是巨大的。
數據來源:WIND
其次,影響價格變化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宏觀事件、突發事件、現貨升貼水等,而庫存並不能作爲主導價格變動的因素。對於宏觀屬性較強的銅而言,有諸多因素的影響力大於庫存。美元指數對於銅價的影響最爲明顯,因爲銅礦掌握在歐美跨國公司手中,LME銅和COMEX銅均以美元計價。同時,宏觀經濟政策對銅價影響極大。2021年2月,美國新任總統拜登上臺後頒布了一系列財政政策以刺激經濟,使得銅價從6萬元每噸附近飆升至7萬元每噸,而當時銅庫存甚至在增加。制造業PMI等經濟數據對銅價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它們能夠反映出市場對於實體企業生產的預期。上述指標對於銅價的影響都大大超過了庫存,這也是庫存低迷,銅價依然難有起色的原因之 一。
數據來源:WIND
另外,有色金屬存在較強的內外盤聯動效應。海外庫存對LME有色金屬價格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內盤價格。然而對於海外庫存,我們能夠獲得的數據較少,除了LME的官方庫存外,並沒有太多的社會庫存數據,而社會庫存往往是比較大的。以2021年10月LME庫存爲例,銅庫存單月下跌超過80%。上一次出現這種動態是在 2006 年的歷史性擠壓期間,當時亞洲新興國家工業繁榮初期的購買狂潮將 LME 的權證庫存消耗至接近歷史低位。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銅交易商新加坡託克集團 Trafigura Group 在消化 LME 銅庫存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知情人士表示,在2021年9月-10月期間,從 LME 倉庫中提取超過 150,000 噸銅的總請求幾乎耗盡了交易所的可用庫存,而託克集團佔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這15萬噸銅在從交易所倉庫流出後,有相當大一部分轉入了託克集團自己的倉庫內,從顯性庫存轉換成了隱性庫存,變得難以檢測其動向。
庫存是反映原材料供給的重要數據之一,對價格有着重要的指導作用。當庫存接近臨界值時容易對價格引起較大的波動。市場上有諸多反映庫存水平的數據,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往往因爲缺乏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而使得其對行情判斷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偏差。隱性庫存的水平不僅滯後,通常還難以估計,給實際庫存的統計造成了很大的難度。另外,不同金屬對於庫存數據的依賴程度不同,在比較庫存水平時也需要注意季節性等因素的影響。爲了更好地對價格進行判斷,庫存可以作爲一個重要的輔助,再結合其他數據,最終得到一個相對客觀的結論。
作者:夏瑩瑩Z0016569、肖宇非F308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