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1月13日報道: 開年以來,倫銅漲勢如虹,近日走出5連陽行情。與此同時,滬銅表現雖然不及倫銅,但受外圍市場情緒和國內需求向好的帶動,期價同樣觸及近7個月的高位。
對於近期倫銅的強勢表現,長安期貨有色金屬分析師屈亞娟表示,一方面是因爲美元弱勢,月初美元指數最低跌破103,同時也下破年線,在美聯儲放緩加息節奏的普遍預期之下,資金層面認爲美元下行周期開啓,對銅價形成帶動。另一方面則源於對中國經濟恢復的信心,國內感染高峯提前到來,疊加各項支持政策,春節後經濟或將快速回暖;同時短期礦端供應幹擾尚存,2022年主產國智利產出料有明顯降幅,銅精礦加工費小幅下移;中國精煉銅產量增幅不大,SMM預計1月產量環比增2.5萬噸至89.5萬噸。
“考慮到臨近春節,現貨已經進入到季節性淡季,價格上漲主要考慮宏觀驅動。一方面是國內疫情影響降低後,宏觀配置類資金持續看好春節後國內經濟修復前景。另一方面此前美國CPI加速回落跡象初現,市場對於1月末的議息會議預期偏樂觀。”金瑞期貨有色金屬分析師龔鳴表示。
此外,龔鳴介紹說,現貨方面表現也存在亮點。一是庫存保持在29萬噸的極低水平(歷史均值80萬噸附近),仍對銅價有一定支撐。二是一季度累庫幅度可能不及預期。一方面,春節後消費預期較好,產業對國內積極政策支持以及經濟環境修復有信心。此外,廢銅原料整體仍然緊張,有利精銅消費。另一方面近期煉廠出口有盈利,國內消費臨近春節,部分煉廠選擇出口。
“從盤面來看,倫銅是上漲主力,國內較爲被動。主要考慮國內臨近春節,部分產業企業本周已經進入春節假期,現貨市場較爲冷清,市場情緒不及倫銅。另外,國內外價差是可以通過進出口貿易改善,但臨近年底,物流不是特別流暢,所以雖然有煉廠出口,但量級受物流影響相對有限。”龔鳴提醒說,盡管從滬銅漲幅來看,內盤不及外盤樂觀,但考慮到春節期間僅有外盤交易,缺乏內盤指引,不排除價格波動加劇。近期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建議持有空頭頭寸的產業企業及時測算資金壓力,避免行情波動風險。
銅市的緊平衡格局在2023年能否延續成爲市場關心的熱點問題。對此,屈亞娟認爲,2023年銅市大概率會演變成寬鬆格局。首先,銅礦產量料將釋放,ICSG預計,到2023年,全球銅礦產量2306.2萬噸,增量爲116.5萬噸,同比增長5.3%(2022年增速爲3.9%)。據SMM,2023年海外銅精礦新投產擴建增量將達到89.6萬噸。精煉銅端,ICSG預計2023年全球精銅產量同比增速爲3.3%,增量爲84.9萬噸;中國冶煉廠的幹擾因素或減少,疊加礦端寬鬆向精銅端轉移,精煉銅產量預計也有明顯回升。需求端,高利率背景下,海外經濟衰退風險加大,主要經濟體制造業PMI已出現下滑趨勢,抑制需求;國內需求仍處於新舊領域的重要轉換期,傳統領域仍佔主導,新能源領域基數較小,需求增量謹慎樂觀。總體全球需求增量或不及供給增量。
“從平衡結果來看,2023年累庫預期在20萬噸左右,雖然銅元素在銅礦環節以及電銅環節都有過剩,但過剩量級相對有限。考慮到目前29萬噸的極低庫存水平以及累庫預期,庫存可能也就是回到50萬噸左右,仍較80萬噸的均值水平有距離,現貨方面仍可能階段性面臨短缺。”龔鳴說。
美聯儲轉鴿預期升溫,疊加光伏、新能源等需求的提振,機構預計2023年有色板塊將迎來強勢表現。對此,展大鵬認爲,當前有色價格維系強勢的核心邏輯有兩個“強預期”,一是海外陷入滯漲下歐美央行貨幣政策快速轉向預期,二是國內穩增長政策頻出下經濟快速修復預期,特別是有新能源屬性加持的有色品種更是受到青睞。
“但是,強預期需要驗證,海外經濟衰退預期下通脹壓力能否維系甚至回升存疑,美聯儲也未表達過貨幣政策快速轉向的意願;內外經濟困境下,國內春節後需求能否如期快速啓動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從2023年供需層面來看,有色供應鏈繼續修復具有較高的確定性,而需求層面在內外交困下分歧較大。短期強預期交易仍支撐着市場,有色或仍然表現偏強,特別是銅盤面存在着不斷刷新反彈新高的意願,春節後要關注強預期落地情況,是否存在着較大的預期差從而出現引導價格快速回歸的行情。從2023年度來看,有色產業鏈‘供穩增需搖擺’的情況下整體也不宜過度樂觀。”展大鵬說。
在劉培洋看來,2023年,海外經濟衰退和國內經濟復蘇將成爲貫穿全年的主線。對有色金屬來說,重點是在海外市場,美聯儲加息周期即將進入尾聲,美元對有色金屬的壓力逐步減弱,同時在海外現貨庫存保持低位的水平下,有色金屬價格將存在反彈動能。但隨着歐美經濟數據對衰退預期的驗證,需求端將會對價格形成打壓。美國經濟的衰退程度和持續時間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市場下跌的情況。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能源價格出現鬆動,有色金屬的成本支撐也將減弱,並成爲拖累價格下跌的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