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貴在精細,重在過程,希望大家要借助人衆公司針對銅業發起的精益管理提升變革,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造價值,實現自我,做到態度精心、過程精細、制造精品;在數據上精確,在品質上精密,在做事上‘精神’,持續改進,不斷創新,力求做到產品零缺陷,服務零投訴……”5月13日,在河南新昌集團有限公司召開的“集團管理提升諮詢項目”啓動大會上,集團公司董事長柴興臣語重心長,爲新昌人提出了殷殷囑託。
2022年,集團綜合產能達35萬噸,產量22萬噸。集團營收130億元,利稅近5億元。在河南企業100強、河南制造業企業100強榜單中,分別獲得第49、第30位。此外,新昌電工科技還獲得IATF 16949汽車行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已通過寶鑫電子、中鋁洛銅等企業向特斯拉、比亞迪供貨。但由於集團主營業務金屬熔煉與壓延屬於傳統制造業,歷史欠賬較多,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漸與全國各地更加重視的新興產業拉開了差距。對此,柴興臣表示,目前新興產業整體尚處於發展階段,短期內仍難以填補傳統產業的空白,加之中國市場容量極大,所以集團發展要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高度關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多方接洽,科技創新,主動引進銅合金、雙零線等銅基新材料項目,推動主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培育新昌電工科技等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羣,鞏固提升現有傳統優勢產業;另一方面要結合集團資源稟賦優勢,大力培育一批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打造引領未來增長的新引擎,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與管理體系,推動集團綜合實力發展行穩致遠。
柴興臣指出,疫情平緩後,大陸經濟有序恢復,節奏漸快。加之中國市場容量大,潛力強勁,“大”也使得我國制造業形成了規模經濟優勢,“很多產品訂單只有在我國才能實現大規模、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的生產,例如,同樣一種電工用銅線胚,只要原材料充足、設備正常運轉,新昌集團能就近配套,就近供應,就近轉化,“公司的精品銅線材,24小時可產700~850噸”,助力客戶迅速實現量產。
圖注:項目革新啓動大會現場宣誓
“大”還能爲制造業技術進步提供更多資金、人才和應用場景,推動我國制造業加快技術研發投入,提升產品研發設計、高端生產裝備、先進工藝設計、先進基礎材料水平,實現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對此,新昌銅業集團已於2023年初成立新項目專班,先後走訪了中航光電等知名企業,爲公司引進合適的、高技術項目進行投石問路。
柴興臣表示,新昌制造如同我國制造業一樣,目前還處於“大而不強”階段,雖然新昌產能和產量大,但在產品研發設計、高端產品、先進工藝設計、先進銅基新材料、高端品牌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與江銅、雲銅等相比,新昌還有很大差距。“我國制造業從做大到做強,從量變到質變,關鍵的兩個因素是技術進步和企業品牌打造。尤其是企業品牌打造,不僅需要科技創新等硬實力的加持,更需要精益管理、流程再造等軟實力的助力。只有把這兩個都治好、都抓好,才能讓新昌制造邁向‘新昌智造’,才能讓企業在工業‘微笑曲線’的兩端具有更強競爭力。”
圖注:柴董事長爲洛陽人衆教練團隊及新昌銅業公司管理層頒發項目聘書、任命書
據悉,集團下屬的新昌銅業公司主要以循環經濟爲主模式,以再生銅爲原料,通過連鑄連軋法實現循環經濟綜合利用,把原來生產的8毫米銅杆擴展爲16毫米、20毫米低氧銅杆,爲下步生產銅排或其他所需產品打下堅實的基礎。目前,新昌的該型設備已通過改造升級投入到生產運行當中,該產品經過連續擠壓機擠壓成銅排,經檢測達到國家標準。新昌員工經過不斷地設備改造升級,生產的8毫米銅杆質量有了大幅度提升,質量穩定,爲再生銅產業鏈條的延伸提供了更爲寬廣的舞臺,助力政府實現了“雙碳”減排的預定目標。
然而,由於員工整體素質偏低,平均年齡較大,成本管控不到位,相關管理不標準,導致公司產供銷等環節一直無法形成足夠強大的合力。爲此,集團決定引入第三方“外腦”洛陽人衆,爲公司進行從6S、數據庫、SOP到噸成本、能耗、人力資源、團隊培訓等方面的全方位與多角度的提升與諮詢服務。
通過此次會議,大家在相關項目與環節上打開了認知,加深了理解。大家紛紛表示,在集團的強力支持下,在人衆教練的教導下,銅業團隊一定繼續發揮“團結實幹、高效執行”的優良作風,力爭爲新昌品牌的二次崛起、銅業的再度新生提供更多有力支撐,讓新昌制造成爲高質量、高效率、高性價比的代名詞,爲集團品牌做大做強並形成足夠的行業影響力打好基礎。
對此,柴董事長十分高興。他指出,新昌的規模大、產能強,底子厚實,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集團的發展韌性及抗風險能力,“這一點此前在應對突發疫情、復工復產中體現得較爲突出。目前,公司首要任務是高質量發展,關鍵路徑是技術進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築牢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的比較優勢”,“希望大家在人衆老師的指導下,持續強化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爲推動公司產品在高端化方面,發揮新昌優勢,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早日建成智能工廠、‘燈塔工廠’,借助數字技術等軟硬實力強化集團的規模化定制、柔性化生產、網絡化協同能力,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供應鏈協同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形成新昌智造更具競爭力的效率和成本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