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銅價高位回落,一度跌破60日線,引發市場關注,多空分歧加大。有聲音認爲,現實消費和庫存數據並不支持銅價走高,後市大概率走“熊”。但也有市場人士認爲,從價格運行邏輯來看,下半年的現貨支撐較上半年會更強,考慮到原料短缺格局日益凸顯,上漲趨勢難言終結。去庫預期支撐、原料支撐還在,疊加流動性尚未收緊,多頭行情僅是階段性休整,而非“鳴金收兵”,年內滬銅重回86000元/噸上方是大概率事件。
原料短缺日益凸顯關注價格回升機會
今年以來,海外流動性持續寬鬆,美國經濟韌性超預期,疊加銅供應幹擾頻現,需求有AI、新能源等樂觀前景預期,滬銅價格重心自2023年年末的68000~70000元/噸區間大幅擡升。5月下旬滬銅價格衝高至89000元/噸高位,但隨後迅速回落,從宏觀面和基本面邊際變化來看,這一波回調主要兌現相關驅動減弱。
短期驅動弱化價格顯著回調
短期宏觀利好消化殆盡。一是黏性通脹下流動性預期被重新定價。美國通脹表現出典型的黏性較強、回落不流暢的特徵,考慮到美國就業數據持續超預期,疊加美國經濟韌性較強,美聯儲降息落地顯著延後。從6月FOMC會議來看,最新公布的“點陣圖”顯示,美聯儲決策者將今年降息次數的中位數預期從3月的3次降至僅有1次。換句話說,9月能否降息亦存在不確定性。
二是美國經濟韌性階段性有承壓可能。根據芝加哥聯儲數據測算,美國超額儲蓄已經在2024年上半年消耗殆盡,此前美國超額儲蓄一直是美國經濟韌性的重要支撐,失去這部分支撐後,美國經濟韌性可能加速衰減。市場有可能階段性處於美國經濟是“軟着陸”還是“不着陸”的預期搖擺之中。
三是短期國內或面臨“政策真空期”。今年以來,國內穩增長政策是宏觀面樂觀預期的重要支撐。對銅而言,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對銅價格影響較大。5月下旬銅價走強,利好政策是重要支撐。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了兩大備受市場關注的積極信號。5月9日開始,西安、杭州等多個城市陸續宣布全面取消限購,進一步落實會議要求。5月17日地產優化政策落地。而6月以及7月上旬可能進入重要的政策觀察期。
四是國內經濟修復斜率相對溫和。5月制造業、非制造業PMI環比均有下行,制造業回落至收縮區間,其中需求回落幅度超過生產端。
現貨支撐全面落空。首先,COMEX擠倉風險緩和。COMEX市場中、俄兩國品牌無法交割,短期虛實比衝高引發擠倉行情,但目前從其與LME價差、月差看,擠倉情緒已經平息。但需要注意的是,中期美國電解銅進口仍存隱憂。除巴拿馬運力不暢外,美國銅進口依賴智利,佔比接近七成。今年智利有出口銅礦增加、粗銅減少的跡象。
其次,6月至7月上旬去庫預期有限。市場此前上漲的驅動源自原料的限制,但今年上半年以來,原料限制遲遲未能兌現爲供應的減少。國內電解銅月度產量持續處於99萬~100萬噸,原料缺口主要由供應寬鬆的再生原料補充。從目前冶煉廠的再生原料庫存來看,寬鬆格局預計至少延續至7月上旬。
最後,下遊復蘇斜率偏弱。5月銅價上漲後,終端消費增速環比走弱。前期增速較高的光伏裝機、新能源汽車、空調等領域增速有所放緩。進入6月,雖然銅價絕對水平回落,產業剛需採購顯現,但終端好轉偏慢。如果銅價回落幅度有限,那麼6月消費好轉預期有限。
前期市場交易原料限制邏輯已經較長時間,新的價格上行驅動暫時還未形成。如果全球庫存持續去化乏力,疊加宏觀面降息預期反復,價格有回調壓力。
四重因素力挺中期驅動向上
筆者認爲,中期價格驅動依舊向上。一是宏觀寬鬆的流動性環境尚未改變。從金融條件指數來看,5月下旬至6月上旬流動性進一步寬鬆。現在並不是美債、美股以及美元等資產較好的配置節點,黃金和以銅爲代表的有色金屬在降息前夕作爲抵御通脹、防範風險的配置標的的邏輯仍然清晰。只要流動性不發生轉向,資金仍然會在各類資產中選擇黃金與銅作爲配置標的。
二是國內經濟復蘇確定性較高。國內宏觀政策有所加碼,地產方面,自5月17日地產政策“組合拳”出臺以來,市場已經有企穩築底的跡象;專項債方面,上半年財政支出發力偏弱,下半年政策發力有一定空間。
三是銅原料緊張短期難以解決。巴拿馬Cobre銅礦停產,目前在基準假設下,預計巴拿馬銅礦復產時間在2025年二季度末或三季度。從原料平衡來看,2024年下半年、2025年上半年原料緊缺將較爲突出。
再生原料方面,一季度約有10萬噸的進口原料進入冶煉環節,二季度這一數值飆升至20萬噸左右。但從供需來看,隨着價格見頂回落,再生原料供應面臨大幅收緊的風險。
但原料的需求預計進入到高增長階段。2024—2025年是國內冶煉增長高峯階段,有100萬~120萬噸冶煉產能增量預期。5月29日國務院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在有色金屬中,電解鋁單噸能耗及總耗電量最高,節能降碳壓力較大,銅、鋅次之。方案針對銅冶煉產能的管控措施主要有:優化有色金屬產能布局,從嚴控制銅冶煉新增產能,大力發展再生金屬產業,至2025年年底,再生金屬供應比例需達24%;推進有色金屬行業節能降碳改造,至2025年年底,銅冶煉能效標杆水平以上佔比需達50%以上。但目前行動方案細則尚待明確,雖然遠期對銅冶煉存在能耗管控限制,但考慮到以降碳爲主要目的,銅能耗偏低,預計對現有新增冶煉產能影響有限。
進入6月,臨近冶煉廠與海外礦山的年中TC談判。根據報道,此前海外礦山對日本煉廠的TC報價約爲10美元,兩者未能達成一致。目前國內冶煉廠與海外礦山的年中談判也在膠着進行中,市場對原料矛盾的關注度可能提升。
此外,原料短缺在四季度有加劇的可能。今年原料本身供應就不足,下半年海外將有煉廠集中投產,主要有自由港在印尼的兩家煉廠,還有紫金集團在非洲一家煉廠,這三家煉廠都在礦山附近,因此原料有保障。換句話說,能進一步流入國內的銅精礦量級可能進一步被擠佔,在基準假設下,我們將在三季度看到國內冶煉廠環比減產,四季度看到國內冶煉廠同比減產。
四是產業庫存較低,支撐剛需採購。從產業調研反饋來,4月、5月產業逐月去庫,這一情況在表觀消費增速與終端消費增速的差異上可以得到驗證。4月價格上漲後,表觀消費持續不及終端消費,考慮到再生銅杆開工率不高,預計由產業去庫導致。電解銅去庫後,預計產業剛需對價格較爲敏感,採買意願增強。
再生產業也出現了較爲明顯的去庫。在今年5月中旬的湖北調研中,部分利廢企業表示,目前原料、成品庫存都處於極低水平,且上遊貿易商也主動去庫,規避風險。雖然絕對價格仍處於高位,但單日價格回落後,收貨難度已經提升。
挑戰前高可期產業擇機備庫
綜上來看,短期宏觀利多兌現,現貨支撐落空,去庫預期有限,預計回調延續。但考慮到年中TC談判將至,原料供需矛盾有被放大的可能,疊加產業庫存偏低,消費彈性大,因此價格回調空間有限。從價格運行邏輯來看,今年下半年的現貨支撐較上半年會更強,考慮到原料緊缺的節奏問題,上漲趨勢難言終結。這一點從持倉指標也能看出,滬銅合約持倉自63萬回落近7萬手,至56萬手附近,但從歷史數據看,仍在高位。去庫預期支撐、原料支撐還在,疊加流動性尚未收緊,多頭行情僅是階段性休整,而非“鳴金收兵”,以此看年內價格重回86000元/噸上方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建議關注79500元/噸附近支撐以及入場時機。
但對產業採購而言,不應過度投機。目前持倉處於高位,持倉變化加大了價格的波動幅度。針對下半年的訂單,建議企業戰略採購可以考慮80000元/噸附近擇機入場。
從未來1至2年的長周期來看,銅價或處於高位震蕩階段,而非單邊上行,主因是當前的供需缺口或不能維持。需求端,目前新能源滲透率已經較高,進一步提升的節奏將有所放緩,全球銅消費增速穩定在4%以上的基礎並不牢固,本輪周期向上看到91000元/噸附近。(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