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消息:中國海關總署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未鍛軋銅進口量同比下滑近3個百分點,因爲需求疲軟,庫存高企。
海關數據顯示,上個月中國未鍛軋銅及制成品的進口量爲438,000噸,比去年同期的451,159噸下降2.9%。進口下降原因在於國內需求持續疲軟。
自5月20日基準銅價觸及每噸11,000美元以上的歷史高點後,中國現貨買家駐足觀望,不願意高價買入,導致現貨需求不振。與此同時,隨着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中國制造業活動在7月份下滑至五個月低點,零售銷售、資本市場服務和房地產服務業的活動也出現萎縮。
研究機構安泰科預計今年中國精煉銅消費量同比提高2.5%,低於2023年的增速5.3%。
由於需求低迷而國內生產保持強勁,導致今年中國銅庫存增幅高於往常。自4月以來,上海期貨交易所注冊倉庫的可交割銅庫存高至30萬噸左右,觸及四年來最高點。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中國銅進口量爲320萬噸,同比增長5.4%。這主要和今年年初的進口量增長有關,當時人們對中國經濟增長以及銅需求持樂觀預期。
自5月底創下歷史新高以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已下跌21%。銅價下跌開始吸引了一些最終用戶採購。分析師預計,隨着價格下跌和需求復蘇,中國銅進口量可能增長。
本月上海洋山銅溢價已經回升到48美元/噸,爲四個月高點。作爲對比,5月和6月份曾跌至負值,但是7月份開始回升。
海關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銅精礦進口量爲217萬噸,爲去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今年前七個月的銅精礦進口總量爲1,606萬噸,同比增長4.5%。